甲骨文近日在投資者會議上首次公布其大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項目的盈利預期,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該公司以一項為期六年、合同總額達6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項目為例,披露該項目毛利率可達35%,顯著緩解了外界對其新興業務盈利能力的疑慮。
此前,甲骨文雖與OpenAI、meta及馬斯克旗下xAI等科技巨頭簽署多項AI數據中心開發協議,推動公司估值攀升,但華爾街始終對這類資本密集型業務的盈利前景持保留態度。上周有市場分析指出,甲骨文部分AI云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4%,引發投資者擔憂。
這一數據對比凸顯了業務轉型的陣痛。根據財務報告,在截至8月末的上一財季中,甲骨文服務器租賃業務實現收入9億美元,但毛利僅1.25億美元,相當于每1美元銷售額僅貢獻0.14美元利潤。該數字不僅低于傳統零售行業平均水平,更與其核心軟件業務約70%的毛利率形成鮮明反差。
業務成本壓力主要來自硬件租賃環節。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在租賃英偉達新舊芯片過程中,因訂單規模較小導致運營成本高企。特別是在最新財季,公司因租賃英偉達Blackwell架構芯片產生的虧損接近1億美元,凸顯技術迭代對利潤空間的擠壓。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Anurag Rana指出,新披露的盈利數據有效緩解了市場對AI業務低利潤率的擔憂。消息公布后,甲骨文股價盤中漲幅一度突破5%,盡管隨后有所回落,但仍帶動同行企業CoreWeave股價同步上揚,顯示資本市場對AI基礎設施領域盈利預期的積極回應。
作為全球數據庫軟件巨頭,甲骨文正通過AI基礎設施業務實現戰略轉型。公司管理層在拉斯維加斯年度投資者大會上強調,長期合同模式與規模效應將逐步改善利潤率,但短期內仍需應對芯片租賃成本波動等挑戰。市場分析認為,此次盈利預期的明確化,或將重塑投資者對科技企業AI投資回報率的評估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