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SUV市場中,25-35萬元價格區間始終是車企競爭的焦點。小米YU7作為品牌首款純電中大型SUV,上市僅3分鐘便斬獲20萬輛訂單,以“對標Model Y”的姿態攪動市場;而特斯拉Model Y則憑借全球銷量冠軍的底蘊,依托成熟的超充網絡與產品體系穩固陣腳。這場新勢力與老牌巨頭的正面交鋒,我們選取小米YU7 2025款Pro版(27.99萬元)與特斯拉Model Y 2025款長續航全輪驅動版(31.35萬元)進行深度對比。

設計語言上,兩車呈現截然不同的美學取向。小米YU7延續SU7的轎跑SUV風格,4999mm車長與3000mm軸距構建出修長車身,溜背造型搭配180度超廣角照明大燈,既保留運動感又提升夜間行車安全。電動內翻門把手、20英寸可選輪轂及貫穿式C字形尾燈,配合40余處風阻優化,實現0.245的超低風阻系數。9種外觀配色從熔巖橙到寶石綠,覆蓋時尚與豪華需求。特斯拉Model Y則堅持“減法美學”,一體化鑄造車身將70個零件整合為一,4797mm車長雖短于YU7,但1920mm車寬保障橫向空間。方正輪廓與貫穿式燈帶延續極簡風格,19英寸旋風輪轂低調實用,懸掛調校更偏向家用沉穩。
進入車內,科技與實用的碰撞更為直觀。小米YU7的環抱式座艙以“全景科技”為核心,取消傳統儀表屏,通過三塊Mini LED曲面投影屏呈現關鍵信息,轉向時自動顯示盲區影像,輔助駕駛時切換SR路況。16.1英寸懸浮中控屏搭載第三代驍龍8芯片,操作流暢度媲美旗艦手機。內飾提供松石灰、珊瑚橙等四色選擇,前排零重力座椅支持10點按摩,后排135度電動調節座椅與6.68英寸移動控制屏,配合32處收納位及車載冰箱,細節體驗拉滿。特斯拉Model Y則延續極簡路線,15英寸中控屏成為唯一交互核心,軟觸織物材質與加熱通風座椅提升舒適性,但多屏交互與沉浸式音響的缺失,使其科技感略顯單薄。不過靜音夾層玻璃的應用,讓車內靜謐性不輸YU7。

空間表現是兩車差異的核心。小米YU7憑借3000mm軸距,后排腿部空間達兩拳半以上,1600mm車高保障頭部空間,185cm乘客亦無局促感。141L電動前備廂與1758L擴展后備廂,輕松容納露營裝備與兒童推車。B柱空調出風口與后排獨立控制屏,提升滿員出行舒適度。特斯拉Model Y作為中型SUV,2890mm軸距帶來夠用空間,全景天幕增強通透感,但1920mm車寬限制后排橫向空間,長途乘坐舒展性稍遜。后備廂擴展至1919L,滿足家庭基本需求,但對多孩家庭或大件物品運輸場景,YU7的空間優勢更明顯。
動力與補能領域,兩車展現不同技術路徑。小米YU7 Pro版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峰值功率365kW,零百加速4.27秒,配合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與96.3kWh電池組,實現770km CLTC續航。Max版支持5.2C超快充,15分鐘補能620km,30%-80%充電僅需22分鐘,補能效率領先同級。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雙電機總功率331kW,零百加速4.3秒,719km CLTC續航搭配11.9kWh/100km低電耗,續航扎實度經市場驗證。依托V4超充網絡,15分鐘補能50%,但60%后功率下降,30%-80%充電需40分鐘以上,補能速度被YU7拉開差距。
智能駕駛層面,硬件與生態的較量尤為激烈。小米YU7全系標配英偉達Thor芯片,700 TOPS算力搭配1顆激光雷達、1顆4D毫米波雷達及11個高清攝像頭,支持無圖城市導航與自動泊車,下半年升級XLA大模型后將解鎖更多場景。車機深度融合小米生態,UWB無感開鎖、車外小愛語音等功能提升交互體驗。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升級HW 5.0硬件,純視覺智駕系統依賴億萬公里數據打磨,Autopilot可靠性獲認可,但FSD功能在國內受限,且取消物理按鍵后,換擋、轉向燈等操作需依賴屏幕觸控,老司機需適應期。在硬件算力與功能擴展性上,Model Y已明顯落后。
這場對決的本質,是“生態整合者”與“行業標桿”的碰撞。小米YU7以3000mm軸距、700 TOPS算力、5.2C超快充等配置,將中大型SUV門檻拉至新高度,27.99萬元的價格比Model Y低近4萬元,性價比優勢突出。但其自建充電網絡覆蓋密度仍需提升,品牌保值率待市場檢驗。特斯拉Model Y則憑借成熟超充網絡、穩定品控與全球銷冠背書,成為家庭用戶的穩妥選擇,31.35萬元的價格雖高,但穩定的用車體驗能降低顧慮。在YU7的“降維打擊”下,Model Y的空間、算力、補能速度等優勢逐漸弱化。若追求家庭實用與科技體驗的融合,且是小米生態用戶,YU7的全能表現更具吸引力;若更看重品牌沉淀與補能便利性,Model Y仍是可靠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