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會場,DeepSeek資深研究員陳德里時隔近一年首次公開露面,就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引發的社會變革發出預警。這位此前長期保持低調的技術專家指出,人工智能正經歷從輔助工具向"智慧主體"的質變,這一轉變將徹底重構人類社會的就業格局。
根據陳德里構建的預測模型,未來二十年將呈現清晰的三個發展階段:2025至2030年間,人機協作將創造前所未有的生產效率,形成技術發展的"黃金窗口期";2030至2035年,基礎性工作崗位將出現系統性替代,社會需要建立風險緩沖機制;2035至2045年的深度變革期,人類將面臨傳統職業體系瓦解后的全面秩序重建。
與傳統工業革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次技術革命中機器智能正在突破工具屬性。陳德里強調,當算法系統具備自主決策能力時,技術發展的主導權將從人類手中部分轉移。這種轉變不是簡單的效率提升,而是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其影響深度將超過歷史上任何技術變革。
面對可能出現的就業危機,陳德里提出雙重責任框架:在技術成熟的中期階段(5-10年),科技企業應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主動披露技術替代效應;在深度變革的長期階段(10年以上),行業領軍者需承擔起社會安全網構建者的角色,確保技術進化與人類文明發展保持同步。
此次發言之所以引發業界高度關注,源于DeepSeek公司今年初推出的低成本高性能模型已在全球技術圈引發震動。作為該模型的核心研發者之一,陳德里的預測被視為技術前沿領域的風向標,其關于"智慧主體"的論斷正在改變行業對人工智能發展的認知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