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成都汽車產業正以智能制造為核心,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1至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其中汽車制造業以20.9%的增速領跑,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一舉增長283.3%,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走進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生產車間,數百臺工業機器人正協同作業,從焊接到涂裝的全流程實現自動化覆蓋。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整車制造基地,該企業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將5G、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生產環節。"我們投入數億元用于產線智能化改造,新一代機器人使焊接精度提升40%,機器視覺系統讓質量檢測效率提高3倍。"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通過構建"智慧工廠"數字基座,生產線已具備燃油車與新能源車混線生產能力,預計2026年將正式下線純電動車型。
這種轉型浪潮正沿著產業鏈向上游蔓延。在大邑縣,四川遠星橡膠的智能工廠里,銀白色的自動化設備組成高效生產矩陣。這家輪胎制造企業通過引入國內頂尖的智能系統,實現從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裝的全流程數字化。"項目投產后,人工成本降低45%,單位能耗下降20%,而產能提升近四分之一。"企業負責人指著實時數據大屏介紹,通過物聯網平臺,每條生產線的能耗、效率等參數都處于精準監控之中。
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增強。目前成都已集聚29家整車制造企業(含改裝車)和1011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集群優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7.4%,產值增長23.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激增352%。在成都經開區,前8個月整車產量達54.49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27%,同比增長301%。
從捷達品牌的柔性生產線到遠星橡膠的智能工廠,成都汽車產業正通過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構建起覆蓋整車制造與零部件配套的智能生態體系。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使企業具備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