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官方公眾號“微信派”發布了一篇關于朋友圈功能的深度解讀文章,引發了廣泛關注。文章中,微信公關總監“粥姨”就用戶關心的多個問題進行了詳細回應,包括朋友圈訪客功能、二次編輯功能以及信息流排序邏輯等。
針對用戶普遍關心的“朋友圈是否會推出訪客功能”這一問題,“粥姨”明確表示,微信朋友圈不會引入訪客記錄功能。她解釋說,微信在設計產品邏輯時,始終秉持著減輕用戶社交壓力的原則,希望用戶在微信中能夠保持一個舒適、有邊界感的社交環境。因此,訪客功能這種可能增加用戶心理負擔的設計,不會被納入微信的考慮范圍。
對于“朋友圈為何沒有二次編輯功能”的疑問,“粥姨”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朋友圈是用戶記錄個人歷史和生活點滴的平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逆的。因此,朋友圈的內容應該像個人編年史一樣,保持其原始性和真實性,而不應該被輕易修改或篡改。
在談到朋友圈信息流的排序邏輯時,“粥姨”透露,微信并沒有采用“誰互動得多就更容易出現在朋友圈”的推薦算法。相反,微信一直堅持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序朋友圈信息。她解釋說,在正常的社交場合中,機器很難準確理解用戶對某一段關系的定義和重視程度,因此時間排序更為合理和公平。
“粥姨”還回應了此前熱搜上的一個話題——“過世了朋友圈會消失嗎”。她表示,微信內部產品團隊針對逝者賬號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從今年9月起,對長時間不登錄使用的微信賬號不再進行回收處理。這一舉措體現了微信對用戶情感和記憶的尊重。
關于發朋友圈的用戶數量是否減少的問題,“微信派”在文章中給出了數據支持。據透露,早年微信曾分享過一組數據:每天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并有1.2億用戶發布朋友圈內容。而近年來,這一數據一直保持相對穩定,說明發朋友圈的用戶數量并未出現明顯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