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海內外的約500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中國學”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本屆大會以“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為主題,旨在通過跨學科、跨國界的對話,增進對中華文明歷史脈絡與當代發展的理解。
與會期間,嘉賓們通過實地走訪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10月13日,部分代表參觀了上海張江“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體驗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的創新實踐。隨后,一行人前往上海博物館東館,在文物與藝術展品中領略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科技與文化的雙重體驗,讓嘉賓們對上海“魔都”的多元魅力印象深刻。
大會為期三天,除主題演講外,還設置了多場分論壇,涵蓋歷史研究、當代社會、文化傳播等議題。專家學者們通過案例分析、數據解讀和跨文化比較,探討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演變。與會者表示,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交流為“中國學”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其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平衡發展成為討論焦點。在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嘉賓們觀摩了最新研發成果,了解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而在博物館,傳統工藝與現代展陳方式的結合則展現了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這種“硬科技”與“軟文化”的對比,引發了對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
據悉,本屆大會吸引了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參與,其中不乏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資深專家。他們通過學術報告、圓桌對話等形式,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部分學者指出,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提升,從世界視野解讀中國已成為全球學術界的重要課題。
大會期間,與會者還就文化交流、學術合作等議題展開洽談,部分機構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這種以學術為紐帶的國際互動,被認為有助于推動“中國學”研究的全球化與專業化。主辦方表示,未來將繼續搭建此類平臺,促進知識共享與思想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