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與博通(Broadcom)近日宣布達成一項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共同設計和制造專為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定制的芯片及完整計算系統。此次合作已秘密推進約18個月,旨在構建下一代AI基礎設施,以應對全球對高級智能需求的持續增長。根據規劃,從2026年底起,雙方將部署高達10吉瓦的新增計算能力,這一規模遠超當前全球AI計算能力的總和。
合作的核心目標在于突破現有AI模型的算力瓶頸,尤其是推理任務中的效率限制。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將此次合作描述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工業項目之一”,強調其意義不僅限于技術層面,更涉及從晶體管設計到終端用戶服務的全鏈條垂直整合。博通首席執行官Hock Tan則指出,AI計算正成為類似于鐵路和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設施,其發展需要全球供應鏈、能源和制造業的協同投入。
合作范圍從最初的單一芯片設計擴展至涵蓋硬件、系統和軟件的完整解決方案。博通在系統設計領域的專業能力成為關鍵支撐,雙方通過協同優化芯片架構、機架互聯和算法模型,實現了性能、成本和速度的顯著提升。例如,針對訓練任務的芯片側重計算能力和網絡帶寬,而推理芯片則優化內存和訪問速度。這種定制化設計使每單位能量能輸出更多智能,同時降低服務成本,為大規模部署和普惠化應用奠定基礎。
驅動這一宏大計劃的,是AI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動態失衡。Sam Altman觀察到,每當模型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時,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總是數倍于供給。他以編程助手Codex的發展為例,指出模型能力從編寫少量代碼到獨立完成復雜任務的躍遷,將引發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類似模式可復制至代碼生成、企業自動化和視頻生成等領域,而10吉瓦的算力部署僅為滿足未來需求的起點。
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回顧了公司戰略重心的轉變。早期團隊認為算法突破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關鍵,但2017年通過Dota 2等項目的實踐發現,規模化是提升AI表現的最有效路徑。此后,OpenAI開始深度參與硬件生態系統設計,但因外部合作伙伴未能充分采納其建議,最終決定通過與博通合作掌控技術命運。Greg Brockman描繪了一個“計算豐裕”的未來愿景:全球近100億人每人擁有一個24/7運行的個性化AI代理,而當前算力限制僅能向付費用戶提供持續服務。
此次合作的創新性體現在AI技術對芯片設計流程的顛覆。OpenAI將自身模型應用于芯片優化,通過注入大量算力探索人類工程師難以觸及的優化方案。例如,某項目中AI在短時間內提出人類需數月才能發現的組件縮減方案,甚至被允許持續優化至截止日期而無須人工審查。博通半導體解決方案總裁Charlie Kawwas認為,這種AI輔助設計能力將推動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技術演進路線圖顯示,未來計算硬件將經歷從單芯片到多芯片集成(2D)、垂直堆疊(3D)再到光學互聯的變革。博通近期宣布的100Tbps交換技術已實現光學器件與芯片的融合,這將徹底改變數據中心通信方式。Charlie Kawwas預測,在這些技術推動下,計算集群性能可能每6至12個月翻一番,為AGI發展提供硬件支撐。
合作雙方強調開放標準的重要性。Hock Tan將AI基礎設施比作服務全球80億人的公共事業,認為其發展需要超越單一公司或國家的全球協作。Sam Altman則指出,從全球GDP占比看,AI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工業項目,其成功依賴于供應鏈、能源和制造等多行業的協同。通過建立透明標準,合作不僅將惠及雙方,更將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技術創新。
根據時間表,首批合作成果將于2026年底部署,并在隨后三年內快速擴大規模。OpenAI與博通團隊保持每周溝通,首批測試芯片已進入最后階段。這一合作被視為邁向AGI的關鍵一步,其終極目標是通過算力指數級增長解鎖更高層次智能,創造巨大經濟價值和社會福祉,最終實現智能的普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