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6丙午馬年臨近,白酒行業迎來新一輪生肖酒的預熱潮。瀘州老窖率先推出1.2升裝“馬年禮酒”,舍得限量十萬盒的馬年生肖酒登陸電商平臺,劍南春聯合國家博物館推出的聯名款也同步上線。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生肖酒正式進入新的十二年輪回,而茅臺則剛完成從馬年到蛇年的首輪完整周期。行業觀察者不禁發問:當白酒市場進入理性調整期,生肖酒的敘事還能延續往日熱度嗎?
生肖酒的概念并非近年才出現。早在21世紀初,古井貢酒就曾推出十二瓶裝生肖系列,茅臺也嘗試過“十二生肖”主題產品。但這些早期嘗試多以一次性套裝形式呈現,雖造型獨特且限量發售,卻未能形成持續的品牌記憶,更未與消費場景產生深度關聯。真正讓生肖酒形成“輪回”機制的,是茅臺2014年推出的甲午馬年生肖酒。這款500毫升裝定價849元的產品,開創了“一歲一生肖”的固定發售模式,盡管初期市場反應平淡,卻為后續發展埋下伏筆。
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茅臺雞年生肖酒定價1299元,上市后價格迅速突破3000元,引發收藏圈熱炒。更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底售價2100元的羊年茅臺,到2017年底已飆升至1.9萬元,漲幅近七倍。這一現象與白酒行業周期密切相關——當時行業剛結束深度調整,高端化成為共識,文化賦能成為突破口。生肖這一傳統符號與茅臺的金融屬性結合,不僅鞏固了其高端地位,更催生出“文化+資本”的新模式。
茅臺的成功迅速引發行業跟風。2017年9月,五糧液推出“丁酉雞年紀念酒”,確立年度限量發行節奏;瀘州老窖同年11月發布“戊戌年金狗佑財酒”,強化節慶屬性;郎酒在2018年糖酒會上推出三款豬年生肖酒;習酒的狗年生肖酒上線十分鐘即售罄。生肖酒從茅臺的獨角戲,演變為全行業的標準動作,承擔起企業高端化與利潤提升的雙重使命。
要讓生肖酒真正具備收藏價值,文化包裝成為關鍵。茅臺馬年生肖酒開創了“生肖+名畫+五行”的融合模式:紅色瓶身對應馬年五行屬火,瓶蓋篆刻金色印章,瓶身浮雕駿馬,背標印有徐悲鴻弟子劉勃舒的《春風得意馬蹄疾》。這種設計范式被廣泛借鑒,蛇年生肖酒中,習酒采用國畫家方楚雄的《巳蛇圖》,舍得以五行之木為主題,通過青色系象征生命再生。
為突破同質化競爭,酒企開始探索差異化路徑。瀘州老窖在蛇年推出“如意靈蛇”禮酒,瓶身采用非遺黃釉彩燒制,造型如靈蛇行云;劍南春聯合國家博物館推出限量3萬瓶的馬年生肖酒,通過文化IP聯名強化稀缺性。瓶型設計也成為競技場:五糧液以象形文字“巳”為靈感打造“靈蛇抱福珠”造型,珍酒則借鑒三星堆青銅蛇形象,融合歷史文物與生肖圖騰。
這種“文化武裝”思維甚至擴散至其他酒類。青島啤酒蛇年生肖酒采用紅金配色與雙蛇葫蘆造型,寓意“福祿雙至”;天鵝莊葡萄酒以“蛇來運轉”為主題,融合東方祈福羅盤與西方靈蛇元素。當文化符號被充分挖掘后,科技與紀念屬性成為新方向。厚工坊將AI技術引入設計,推出由人工智能參與創作的“陳釀生肖·蛇”;茅臺則創新“日期酒”概念,消費者可自主選擇整箱蛇茅的出廠日期,強化紀念價值。
2025年蛇茅的上市,標志著茅臺完成首輪生肖周期。但市場表現與往年大相徑庭:1月5日發售的蛇茅定價2499元,上市首日成交價2750元,目前批發參考價約1820元。這種價格走勢引發兩種解讀:有人認為是生肖酒降溫的信號,也有人看作茅臺主動調整的策略。數據顯示,蛇茅預售期間i茅臺平臺連續五天每日投放近10萬瓶,總投放量超50萬瓶,遠超2024年龍茅首日1.6萬瓶的投放量。
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指出,茅臺加大投放是主動“擠泡沫”行為。通過充分供給滿足真實收藏與禮贈需求,將價格壓回理性區間,壓縮黃牛套利空間,使生肖酒回歸“消費品+收藏品”的雙重屬性。這一判斷得到市場數據支撐:曾被炒至4萬元的羊茅,目前價格約2.45萬元;近年的兔茅、龍茅、蛇茅市場價普遍在2000元左右。與此同時,產量從最初的350噸攀升至蛇茅的4000噸以上,供需關系發生根本性逆轉。
在行業庫存高企、消費理性的背景下,生肖酒市場呈現明顯分化。蛇年生肖酒活躍產品超百種,但真正脫穎而出的仍是茅臺、五糧液等頭部品牌。缺乏品牌力的小廠商即使通過文化包裝跟風,也難以突圍。肖竹青認為,新周期下生肖酒價格高開低走難再現,“放量+提前申購”模式將上市價釘在指導價附近,二級市場溢價大幅收窄。文化溢價將取代稀缺溢價,故事、設計、五行IP成為競爭焦點,企業需具備文化敘事、直達渠道、價格治理與產品矩陣四項長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