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競爭的關鍵時期,市場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一邊是造車新勢力深陷“燒錢難盈利”的泥潭,另一邊則是傳統央國企因轉型遲緩面臨資產稀釋壓力。港股高端新能源板塊的估值波動,更凸顯了行業轉型的陣痛。在這一背景下,嵐圖汽車憑借獨特的戰略路徑,為行業突圍提供了新思路。

作為東風汽車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汽車的“速度”源于資源積淀與市場化機制的深度融合。依托東風汽車56年的造車經驗、成熟的研發體系以及覆蓋全域的供應鏈網絡,嵐圖汽車不僅共享了服務超6000萬用戶的市場洞察,更在產業基礎層面占據先機。例如,其一座生產基地的前身是東風汽車的成熟工廠,通過14個月的智能化改造,便具備了新能源車型的量產能力,而新建同類工廠通常需要3年以上周期和數十億投入。這種“省時省錢”的優勢,讓嵐圖汽車在起跑階段便占據領先位置。
但嵐圖汽車并未止步于“吃老本”。在新能源時代的核心競爭領域,其用五年時間構建了覆蓋“電動化+智能化”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攻克平臺架構、“三電”系統、智能駕駛等難題,嵐圖汽車打造了平臺架構、嵐海動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智能駕駛技術和嵐圖技術生態五大技術底座,在電動化、智能化、安全和駕駛操控體驗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些技術并非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優勢:更穩定的續航、更流暢的車機交互、更可靠的駕駛輔助,使其在核心體驗上躋身行業頭部。
在產品與用戶交互層面,嵐圖汽車打破了傳統車企的運營邊界。通過電子電氣架構的靈活迭代、智能座艙功能的快速更新以及智能駕駛系統的持續優化,其產品始終緊跟用戶需求變化,避免了傳統車企因流程僵化導致的產品與市場脫節。作為央國企陣營中少見的“用戶型科技企業”,嵐圖汽車將“用戶共創”提升至核心位置,從車型配置細節到產品定位規劃,均主動與用戶溝通,讓用戶從“產品使用者”轉變為“產品共建者”。這種創新模式不僅降低了試錯成本,更通過深度參與感積累了用戶口碑,形成“用戶反饋、產品優化、口碑傳播、銷量增長”的正向循環。
在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嵐圖汽車的財務數據成為其競爭力的直接證明。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新車平均降價1.8萬元,降幅9.2%;2025年1-2月,28款車型降價,其中新能源車占20款,純電動車型平均降價3.9萬元,降幅高達17%。價格下探壓縮了車企利潤空間,部分車企甚至連續多個季度虧損。而嵐圖汽車卻實現了“銷量、收入、盈利”的三重突破:年銷量從2022年的1.94萬輛增至2024年的8.01萬輛,復合年增長率達103.2%;營收從2022年的60.5億元增至2024年的193.6億元,復合增長率達78.9%。2025年1-7月,其銷量達66680輛,收入157.8億元,均接近或超越去年同期;1-9月累計交付96992輛新車,同比增長85%。

支撐高增長的,是嵐圖汽車精準的產品矩陣布局。目前,其“三旗艦”車型嵐圖夢想家、嵐圖追光L、嵐圖泰山分別覆蓋MPV、轎車、SUV三大核心品類,形成對高端市場的“全場景覆蓋”。更關鍵的是,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5年前七個月進一步達到21.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位列第二。這一數據背后,是嵐圖汽車“雙輪驅動”的硬實力:通過自研技術實現成本優化,憑借高端產品矩陣守住品牌溢價,最終找到“高增長”與“高盈利”的平衡點。
2025年,央國企改革深化與汽車行業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交匯,嵐圖汽車赴港上市成為破解行業難題的關鍵一步。其上市路徑與東風集團股份的私有化退市形成深度協同:東風集團股份將持有的79.67%嵐圖股權向股東分派,同時以“現金+股權”對價完成自身私有化,為資源整合掃清障礙。嵐圖汽車采用“介紹上市”模式登陸香港聯交所,無需新增股份發行,既規避了股權稀釋,又實現了業務價值的市場化定價。這一路徑迅速得到市場驗證:上市申請遞交后,東風集團股份盤中漲超6%,本質上是資本市場對嵐圖價值的提前認可。
嵐圖汽車的長期規劃為其估值提升鋪就了清晰路徑。在產品布局上,其計劃未來每年推出1到3款車型,預計到2026年底將擁有6到9款車型,持續擴大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渠道網絡方面,預計到2026年,國內含商超在內的零售網絡觸點將拓展至1000家,覆蓋超過200個城市。出海戰略亦全面推進,將加速向中亞、中東、中南美等地區拓展,并穩步推進在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在智能化領域,嵐圖汽車與華為在組合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強強聯合”提升核心競爭力。產品、渠道、智能化的“三駕馬車”,將為嵐圖汽車鋪就增長跑道,而赴港上市帶來的資本資源加持,更將成為其加速的“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