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楊柳塘鎮的屯上村梨山坪片區,一片160畝的南瓜種植基地正迎來豐收季。金黃的南瓜鋪滿藤蔓,村民們穿梭其間忙碌采摘,而空中頻繁起降的無人機則構成了一幅獨特的“地空協作”豐收圖景。
“往年采收全靠人力,坡地難走,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南瓜還容易被碰壞。”正在田間裝袋的農戶吳大姐擦著汗笑道。據她回憶,過去運輸南瓜需雇傭20多名工人,陡峭地形導致損耗率居高不下,成本也居高不下。今年,基地引入無人機運輸技術,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吊運現場,無人機飛手精準操控設備懸停在裝滿南瓜的布袋上方。村民迅速將袋口掛繩套入無人機垂下的鉤子,隨著指令下達,承載南瓜的無人機平穩升空,僅一分鐘便降落在路邊的運輸車旁。農戶輕拉繩索即可完成卸貨,整個過程高效流暢。
種植戶龍剛操作著平板,實時監控載重量、飛行軌跡等數據。“一趟能運12個南瓜,一天吊運量超過兩萬斤,相當于十幾個工人的工作量。”他介紹,無人機運輸不僅大幅減少人工投入,更將南瓜表皮完好率提升至近100%,顯著提高了商品價值。
據測算,無人機運輸使人工成本減少三分之二,運輸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基地南瓜已進入集中采收期,預計總產量達80萬斤,并以每斤0.48元的價格直銷商超,實現了“上午采摘、下午上市”的高效流通。
從肩挑背扛到無人機運輸,楊柳塘鎮的南瓜豐收季見證了科技對農業的深刻改變。空中穿梭的無人機不僅破解了山地運輸難題,更讓豐收成果快速轉化為經濟收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