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科協聯合中國畫報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25京津冀優秀科普圖書書目發布暨科普創作出版主題交流大會”在北京城市圖書館落下帷幕。這場以“融合?創新?共享”為主題的盛會,不僅成為三地科普協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注入了新動能。
活動現場,2025年度京津冀優秀科普圖書書目正式揭曉。經過多輪嚴格篩選與專家評審,50部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作品脫穎而出,其中北京地區貢獻30部,天津與河北各占10部。這些作品覆蓋基礎科學、生命健康、科技應用及少兒科普等領域,既有面向成人的前沿科技解讀,也有適合青少年的科普繪本,堪稱全國科普月期間獻給讀者的“科學盛宴”。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郵電出版社推出的《圓夢天宮:中國空間站的科技探索之旅》憑借內容深度與表達創新,榮獲“2025首都科普好書”稱號。該書系統梳理了中國空間站的發展脈絡,首次披露太空斑馬魚與金魚藻共生實驗、無容器懸浮材料制備等核心科研成果,成為目前最全面的空間站科研實踐記錄。書中收錄的世界各國載人航天主題郵票,配合特別版附贈的《中國空間站》科技紀念郵票,通過熒光燈照射可呈現火箭尾焰、動態DNA結構等隱藏圖案,將知識性、科學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
在榮譽頒發環節,三地科協領導為優秀科普圖書代表頒發證書,表彰其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方面的突出貢獻。與此同時,京津冀三地聯合向北京城市圖書館、天津市圖書館及雄安新區圖書館捐贈入選圖書,這些作品將入駐各館科普閱讀專區,通過開放借閱、主題閱讀活動等形式,為不同年齡段讀者提供優質科普資源。
同期舉辦的“京津冀科普創作高質量發展主題交流大會”上,專家與創作者圍繞科普內容創新、原創能力提升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圓夢天宮》作者之一張偉從出版視角分享創作心得,為行業提供實踐參考。會議形成的共識指出,三地需進一步打破區域壁壘,通過資源整合與經驗共享,構建高質量科普創作生態。
本書共分五章,以郵票為載體串聯空間站發展史。首章回顧國際空間站建設歷程,次章解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關鍵技術突破,第三章詳解空間站構型與艙段功能,第四章介紹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太空實驗進展,末章展望載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索前景。全書通過近百枚郵票畫面與科學解讀,兼具歷史溫度與技術嚴謹性,是大眾了解太空探索的優質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