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朋友去驗插電式混合動力SUV時,檢測站里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三輛綠牌車正排隊等待復檢,其中一位車主急得來回踱步:"平時用電開得挺順,怎么尾氣檢測就不合格了?"這種困惑并非個例,多位車主在檢測現場表達了類似遭遇。
檢測員指著儀器屏幕解釋:"三元催化器溫度只有230度,遠低于正常工作溫度。"這番話讓在場的車主恍然大悟——原來插混車的發動機系統就像運動員,未經充分熱身就參加"考試",自然難以發揮最佳狀態。技術人員透露,近期檢測新規實施后,這類因預熱不足導致的尾氣超標案例明顯增多。
朋友的車就是個典型案例。從家到檢測站僅3公里路程,全程使用純電模式,發動機始終處于"休眠"狀態。當檢測員建議怠速預熱10分鐘后再測時,水溫表指針隨著發動機運轉逐漸攀升。這時旁邊一位女士插話:"我上月來測了兩次都沒過,換濾芯花了四百多,后來聽老司機說先熱車,第三次就通過了。"
這種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蘊含著技術原理。插混車的三元催化器需要達到350-400度才能有效凈化尾氣,冬季低溫環境下,僅靠短途行駛根本無法達到工作溫度。某檢測站負責人私下透露:"現在對插混車的檢測特別嚴格,電池、電機都要查,反而是尾氣環節容易因為準備不足出問題。"
作者去年冬季驗車時就吃過虧。車輛剛到檢測站就上線檢測,結果OBD系統直接報錯。當時誤以為車輛故障,后來才知道是發動機溫度過低導致三元催化器未進入工作狀態。這種經歷在車主群體中頗為普遍,某修理廠師傅表示,近期因尾氣不合格送修的車輛中,超過六成只需簡單預熱就能解決問題。
經過十分鐘怠速預熱后,檢測員再次連接OBD設備。隨著儀器數值穩定下降,檢測結果終于顯示合格。朋友拍著方向盤笑道:"早知道這么簡單,上次就不用白跑檢測站了。"這番感慨道出了許多車主的心聲——車輛年檢不僅考驗車況,更考驗車主對檢測流程的了解。
對于冬季驗車,技術人員給出具體建議:提前20分鐘啟動車輛怠速預熱,或選擇較長距離的行駛路線使發動機充分熱機。切忌為了省電直接使用純電模式抵達檢測站,這種做法反而會增加復檢概率。據悉,某檢測站曾因違規放行未達標車輛被處以高額罰款,現在各站點都嚴格執行檢測標準。
關于插混車尾氣檢測難的傳言,實際上多源于操作不當。某品牌4S店技術總監指出:"這類車輛的排放系統并不嬌貴,關鍵是車主要了解其工作特性。只要掌握正確的預熱方法,通過檢測并不困難。"這種觀點在車主群體中逐漸形成共識,許多人在交流經驗時都會特別提醒:"別急著上線,先讓發動機熱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