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Sora的AI視頻應用上線僅三天,便在美國App Store排行榜中躍居首位,成為全球互聯網用戶熱議的焦點。這款被稱為“AI版抖音”的工具,允許用戶通過文字描述生成10秒的短視頻,并利用“客串”功能將個人虛擬形象嵌入任意場景。支撐其功能的是OpenAI最新發布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 2,公司負責人奧特曼將其形容為“創意領域的ChatGPT時刻”。
隨著AI視頻技術的突破,廣告行業正面臨新一輪變革。紅杉資本合伙人帕特·格拉迪指出,AI驅動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萬億美元級別,且下一代AI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工具本身,而是創造收益的能力。這種轉變意味著AI正從技術產品升級為新的經濟運行模式,商業模式從交付工具轉向交付成果,深刻影響著創業公司的戰略方向與行業應用潛力。
兩年前,ChatGPT的爆發曾讓廣告業看到“自動化”曙光。當時,行業一線決策者普遍認為AI將顛覆內容生產鏈條,實現降本增效。數據顯示,美國企業CMO計劃將26.9%的營銷創新預算投入AI領域。然而,兩年后的現實是,AI雖能以更低成本和更高速度生成海量內容,但廣告營銷是否真正實現了品牌價值重塑,仍存在爭議。
CTR發布的《2025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顯示,53.1%的廣告主已在創意內容生成中應用AIGC技術,其中近20%在視頻創作中超半數環節依賴AI。但快消品牌負責人指出,AI雖解決了內容“量”的問題,卻未提升“質”。海量低質量AI內容導致品牌調性同質化,甚至催生“內容農場”現象。例如,海外社交平臺上,部分創作者利用AI生成獵奇內容賺取流量,導致平臺充斥重復或無意義的信息。
華揚聯眾全國創意總監王雪松認為,若僅將AI視為降本工具,會進一步壓縮創意人才空間,最終產出“流量垃圾”。他指出,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并未減少,反而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Z世代對廣告的滑動離開時間僅1.3秒,迫使品牌通過個性化、沉浸式內容獲取深度互動。秒針營銷科學院院長譚北平強調,AI不僅是生產力工具,更將推動營銷模式變革,重塑品牌建設邏輯。
廣告業的價值鏈正在重構。傳統線性流程(策略、創意、制作、投放)逐漸被AI驅動的新模式取代,前端策略、數據洞察、模型調優和Prompt設計成為核心競爭力。華揚聯眾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已率先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鏈路布局,將AI視為核心戰略。
在AI視頻領域,華揚聯眾及其旗下團隊“有楚”探索了原生內容創作。例如,中秋節期間發布的AI視頻通過首尾幀連接20首詠月名句,展示技術與創意的結合;9月上線的10集楚風科幻短劇《問鼎》,則采用AI全流程制作,融合楚文化與科幻元素,探討人與科技的關系。王雪松表示,制作過程中需解決人物一致性、光影穩定性等問題,人機協同的關鍵在于人的審美與判斷力對AI生成內容的篩選與精修。
華揚聯眾的實踐不僅限于藝術探索,更已落地商業項目。例如,為米酒品牌“糯言”創作的AI短片《醉花蔭》,結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表達;國慶前夕,聯合廣州長隆度假區推出的AI先導片,為大熊貓“妹豬”的長沙行預熱,拓展了AI在文旅、娛樂場景的應用。
隨著Sora 2 Pro支持15秒高清視頻生成,廣告業認為其已具備“15秒廣告神器”的潛力。譚北平指出,AI時代的好內容需滿足三點:匹配個性化需求、激發受眾反饋、與品牌價值觀對齊。他呼吁行業開發科學模型,結合品牌追蹤調研與情感分析,證明AI內容對客戶忠誠度與獲客成本的影響。
王雪松提出“AI人文主義”理念,強調技術應服務于人類情感表達。他認為,品牌的高級價值在于提升周邊品質,如耐克廣告不僅塑造品牌形象,更推動大眾美學享受。華揚聯眾正通過構建AI工作流、輸出方法論,定義AI時代的內容標準,試圖成為持續產生優質內容的“創新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