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領域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生態變革,頭部企業紛紛通過戰略投資與產業合作構建自身生態圈,一場關于技術路線與商業落地的暗戰悄然展開。
智元機器人近期動作頻頻,不僅與高瓴資本聯合設立產業基金,更推出"創投A計劃"計劃三年孵化50個早期項目。據統計,該公司已累計完成近20筆對外投資,覆蓋電機、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及下游應用場景。其投資版圖中,70%項目處于注冊輪,20%為種子輪,10%進入天使輪階段,這種"投早投小"策略已帶來8倍年化收益率,首形科技、千覺機器人等被投企業相繼完成多輪融資。
銀河通用同步加速產業布局,近期接連投資多模態雙輪足機器人企業攬月動力及蘇州一星機器人。通過與博世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博銀合創",該公司正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在汽車制造環節的落地應用。這種"技術+場景"的雙輪驅動模式,在醫療領域同樣顯現成效——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已開展康復機器人臨床研究。
產業合作呈現多元化特征,頭部企業通過四種路徑構建生態網絡:其一,與富臨精工等制造企業合作實現PoC驗證,近百臺遠征A2-W機器人已進入工廠測試;其二,聯合軟通動力等渠道商開發行業解決方案,利用既有客戶網絡快速拓展市場;其三,通過雙向注資強化供應鏈,如與臥龍電驅在伺服電機領域的深度合作;其四,投資靈初智能等技術型企業彌補算法短板,其強化學習能力成為智元重點布局方向。
在這場生態競賽中,不同技術路線逐漸分化。智元機器人確立"本體+AI"全棧技術路徑,自建工廠與數據采集中心,同步布局工業、零售、文娛等七大場景,形成多線并舉的"沿途下蛋"戰略。其管理層透露,充足現金流可支撐三年無收入運營,這種底氣使其在生態建設中更具侵略性。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宇樹科技的垂直整合模式,通過自研電機、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實現供應鏈自主可控。梅卡曼德則聚焦標準化產品,其"手眼腦"平臺已部署上千個場景,智能視覺系統實現規模化商用。這種差異化路徑反映行業對技術棧理解的深層分歧——是追求全鏈條控制還是專注細分領域,成為決定生態構建方式的關鍵變量。
當前具身智能產業面臨雙重挑戰:技術層面,行業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各家通過特定場景數據反饋構建技術閉環;供應鏈層面,定制化零部件開發周期長,智元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指出,供應商產品需針對人形機器人進行負載、扭矩等參數的定向優化。這種產業現狀迫使頭部企業必須深度參與供應鏈升級,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標準化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