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近日在公開場合談及人工智能(AI)投資熱潮時,將其類比為“工業革命時期的投資浪潮”,并認為即便最終出現類似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這場熱潮仍會為社會創造長期價值。他強調,AI與純粹的金融投機存在本質差異,其發展軌跡更接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物技術革命,后者雖經歷泡沫階段,卻留下了光纖網絡、創新藥物等持久遺產。
貝佐斯以歷史案例佐證觀點:2008年銀行業危機前的過度投機僅帶來負面影響,而互聯網泡沫期間鋪設的光纖電纜至今支撐著全球通信網絡,90年代生物技術熱潮中研發的藥物更挽救了無數生命。他回憶亞馬遜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期股價從113美元跌至6美元時,公司實際業務仍保持增長,指出“市場情緒與商業基本面常出現脫節”。對于當前AI領域“好壞項目難辨卻普遍獲得融資”的現象,他承認存在短期混亂,但堅信“AI將重塑所有行業,其真實性不容置疑”。
同一場合,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從金融視角提出更謹慎的判斷。他承認AI提升生產力的潛力“極其顯著”,并預測“全球商業模式都將被重構”,但同時警示,當前涌入該領域的資本可能面臨回報不及預期的風險。所羅門以1998年市場為例:當時投資者已擔憂泡沫,但行情仍持續上漲三年。他比喻現狀為“電影剛開場”,既不排除未來12至24個月出現回調的可能性,也認為這符合市場波動規律。
盡管立場存在差異,兩位商業領袖均認可AI的變革性影響。貝佐斯將當前投資潮定義為“工業泡沫”,強調其破裂后仍會留下技術遺產;所羅門則側重風險管控,呼吁在樂觀中保持審慎。這種分歧折射出科技界與金融界對新興技術的不同關注焦點:前者更看重長期技術積累,后者則需平衡創新與資本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