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2024年迎來里程碑式發展,核心產業規模首次突破9000億元,同比增長24%。這一數據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5人工智能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公布,標志著中國AI產業進入高速擴張期。截至2025年9月,國內AI企業數量已超過5300家,占全球近3萬家AI核心企業的15%,穩居全球第二梯隊,僅次于美國34%的市場份額。
從地域分布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區域形成產業高地。廣東AI產業規模突破2200億元,北京、上海分別達到1800億元,區域協同效應推動全產業鏈升級。資本市場持續加碼,2024年AI企業融資總額超600億元,重點投向基礎模型研發、智能制造示范線等領域,加速技術成果轉化。
中國已構建完整的AI產業生態,覆蓋基礎層、模型框架層、應用層。基礎層以54%的同比增速成為核心增長點,2024年規模達3099億元,占全產業比重超34%。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驅動力,國產AI芯片實現技術突破:寒武紀思元370芯片采用7nm工藝,INT8算力達256TOPS,專為Transformer模型優化推理效率;華為昇騰910芯片依托達芬奇架構,FP16算力達320TFLOPS,結合MindSpore框架在政務云、智能制造場景規模化部署。數據服務領域,海天瑞聲多模態數據庫為500余家AI企業提供訓練支持,在自動駕駛高精地圖標注等領域建立技術壁壘。
模型框架層雖規模僅315億元,但18%的增速彰顯技術創新活力。百度文心ERNIE3.0Titan模型參數達2600億,依托5500億事實的知識圖譜實現復雜語義推理;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在醫療領域輔助診斷準確率超95%,智醫助理已服務全國90%三甲醫院。應用層以5665億元規模成為產業壓艙石,智能硬件增速達15%,AI手機、智能網聯汽車等終端產品加速滲透消費市場。
AI技術正深度賦能垂直領域。自動駕駛方面,小馬智行PonyAlpha X系統實現城市復雜場景L4級自動駕駛,累計測試超1000萬公里;文遠知行Robotaxi在廣州常態化運營,日訂單量突破千單。工業場景中,創新奇智ManuVision系統在面板檢測準確率達99.9%,基于元學習技術實現小樣本快速適配,大幅降低企業部署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