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湖北多地電力保障工作迎來特殊“幫手”——智能機器人。在電力安全供應的戰線上,電力工人與機器人并肩作戰,共同守護著萬家燈火,展現了數智技術深度融入生活的嶄新面貌。
在黃石市迎賓大道的充電站內,一臺身高1.3米的人形機器人成為焦點。新能源車主們紛紛圍攏,與這臺能揮舞國旗、招手互動的機器人合影留念。這臺原本僅具備基礎行走功能的機器人,經過知識庫搭建和程序優化后,已能完成拉柜門、按按鈕、遞工具等復雜動作,成為節假日充電站的值班“新成員”。國網黃石供電公司工程師許云剛介紹,目前機器人仍處于試點階段,未來將通過持續訓練,拓展其在電力設備緊急處置、滅火等場景的應用能力。
作為全國電力樞紐,湖北承擔著跨省電力交換的重任。在武漢市江夏區的鄂東集控站,一場“智能巡檢”正在上演:工作人員輕點鼠標,16座超高壓變電站內的33臺巡視機器人、13架無人機及1869個高清攝像頭同步啟動。60分鐘后,一份涵蓋設備狀態的完整報告自動生成。“過去人工巡檢每站需3小時,現在僅需30分鐘核對結果。”工作人員表示,智能設備已替代90%的巡檢任務,效率提升顯著。
電力保供的智能化轉型在數據中得以印證。近年來,湖北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6.1%,最大負荷達2020年的1.5倍,但平均停電時間從2020年的13小時降至2024年的5小時,今年前8個月更壓縮至0.86小時。國網湖北電力數字化部負責人透露,通過構建風險辨識模型和智能體,故障響應與供電恢復效率大幅提升,非計劃停運次數明顯減少。
在鄂州110千伏沙塘變電站,軌道式巡檢機器人正沿預設路徑掃描開關柜。這臺搭載高清視覺和紅外熱成像設備的機器人,可自動識別指示燈狀態、監測設備溫度,并實時回傳數據。“智能巡視已替代一半以上的人工例行工作。”國網鄂州供電公司工程師劉春梅說,機器人能24小時不間斷工作,異常情況即時預警,大幅降低了人工巡檢的強度和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