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門把手設計安全問題引發廣泛討論,尤其是電子式門把手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失效的問題,成為消費者和行業關注的焦點。部分車型因門把手操作復雜,在事故中導致乘客逃生困難,甚至造成嚴重后果,促使車企和監管機構加快行動。
特斯拉首席設計師弗朗茨·馮·霍爾茨豪森透露,其團隊正研發一種新型門把手,旨在“恐慌情境”下提升操作便捷性。該設計將整合電子與機械開門機制,使乘客在緊急情況下無需依賴復雜操作即可快速逃生。此前,特斯拉曾因電子門把手失靈問題受到調查。今年9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對約17.4萬輛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開調查,起因是用戶報告電子門把手在特定情況下無法正常工作。霍爾茨豪森隨后表示,公司計劃將電子與手動車門釋放裝置整合,以簡化緊急情況下的操作流程。
另一家美國電動車企Rivian也在調整門把手設計。據彭博社報道,因員工和客戶反饋現有設計存在安全隱患,Rivian計劃在R2車型后排電動開門裝置旁增設一個“明顯可見”的手動釋放按鈕。目前,R2的設計要求乘客拆開一塊無標識的面板并拉動釋放繩才能開門,這一操作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增加逃生難度。Rivian回應稱,安全是公司核心,R2將滿足甚至超過所有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確保事故中乘客能順利逃生。
汽車安全專家指出,當前部分車型的隱藏式或非直觀手動開門方式,已導致多起事故中乘客逃生受阻。美國汽車安全中心執行主任邁克爾·布魯克斯呼吁加強監管,他表示:“由于缺乏聯邦安全標準,車企無需統一緊急逃生設計,消費者不得不每次乘坐新車時學習不同的逃生方式。”
在中國,監管部門已針對車門把手安全展開行動。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修改單的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該標準規定,每個車門(不包括尾門)應配置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外把手,且在鎖止裝置處于鎖止狀態時,若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或動力電池熱事件等事故,非碰撞側車門應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通過車門外把手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