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首日,國內出行市場迎來高峰,高德地圖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當天高德基于北斗的定位請求量接近1萬億次,導航總里程突破90億公里,相當于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1.1萬余次。在流量峰值時段,每分鐘有超過1300萬用戶通過高德獲取實時導航服務,這些數據不僅刷新了我國民用導航服務的紀錄,更印證了北斗系統從“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的規模化落地成效。
作為北斗系統最大的民用服務平臺,高德地圖正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北斗從“前沿科技”走向“民生日常”。高德董事長劉振飛指出,國慶首日北斗定位調用量近萬億次,既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億萬用戶對“中國精度”的信任。他形象地比喻:“北斗探索星辰大海,高德守護人間煙火。”目前,高德已將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入日常通勤、長途出行等場景,為超過3.6億活躍用戶提供穩定服務,創下歷史新高。
支撐這一成績的核心,是高德在北斗加持下對“空間智能”的系統性探索。通過讓AI理解物理世界的空間關系與動態變化,高德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判”的升級。例如,全球首個AI原生智能體“小高老師”在國慶首日調用量突破26億次,不僅能精準理解用戶意圖,還能提前預判需求,顯著提升出行效率。基于北斗的AI領航功能可精準識別車道變化,配合“鷹眼守護”預警系統,在國慶期間發出安全預警超2.9億次。
在應急救援領域,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同樣發揮關鍵作用。高德衛星求救功能依托北斗系統,已在全國累計救助超100人。與此同時,高德世界地圖緊跟北斗全球化步伐,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為跨境出行提供支持。近期推出的掃街榜則進一步展現了空間智能的應用潛力——作為全球首個基于真實到店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其底層依賴高德二十年沉淀的空間智能技術,能夠理解復雜物理世界的運行規律。
劉振飛強調,北斗與空間智能的價值不僅限于單一應用,更在于為各行各業提供基礎設施支持。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的企業已接入高德空間智能開放平臺,該平臺已連接超40萬個應用、近300萬開發者,推動北斗技術深入工業制造、物流運輸、公共服務等多個場景。他比喻道:“未來空間智能將像云計算一樣,成為各行業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標配,讓合作伙伴專注于創新,無需重復‘理解世界’的基礎工作。”
從導航服務到生活服務,從國內應用到全球覆蓋,高德正通過北斗與空間智能的融合,構建一個連接虛擬與現實的智能生態。劉振飛表示,高德將繼續依托北斗的技術優勢,用AI和生態力量讓出行更高效、生活更便捷,真正實現“科技守護人間煙火”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