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界常說,潮流是場永不落幕的輪回,今日被視為過時的單品,或許明日便因設計師的巧妙改造重煥生機,成為街頭巷尾的焦點。這一規(guī)律,在汽車領域同樣得到了印證。近年來,方盒子造型的車型憑借復古外觀和實用空間設計成為市場寵兒,而大型MPV則以“移動會客廳”的概念,精準捕捉了家庭出行與商務需求的升級,成為新的增長點。
那么,當這股時尚浪潮繼續(xù)翻涌,汽車市場的下一個“頂流”又會是誰?答案或許就藏在即將到來的市場變革中。2025年9月,隨著享界S9T的上市,這款被譽為“最美旅行車”的新品,在鴻蒙智行掌門人余承東的力挺下,將旅行車這一在中國市場長期處于小眾地位的車型,推向了公眾視野的中心。
回溯歷史,旅行車在中國市場的起步并不順利。早在1986年,廣州標致便引入了505 SW8,這款掛著“Station Wagon”標簽的車型,雖然憑借超大空間和進口身份吸引了不少目光,但在那個轎車認知尚顯傳統(tǒng)的年代,它并未能打破“三廂情結”的束縛,反而被貼上了“工具車”的標簽。此后,上海大眾推出的桑塔納旅行版,雖然裝載能力遠超三廂版,卻也因公務、警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鞏固了其工具屬性。
進入21世紀,隨著轎車逐漸走入中國家庭,旅行車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然而,好景不長,SUV的崛起迅速搶占了市場風頭。SUV以其硬朗的外觀、較高的坐姿和良好的通過性,迅速俘獲了中國消費者的心。相比之下,旅行車的跨界優(yōu)勢顯得并不突出,其“轎車操控+大空間”的組合,在消費者認知中,遠不如SUV的“高大上”來得直接。
盡管如此,旅行車在中國市場也并非毫無亮點。一汽馬自達6旅行版和中華駿捷Wagon等車型,雖然市場表現(xiàn)平平,卻也以其獨特的設計和性能,為旅行車市場留下了一抹亮色。而豪華品牌如寶馬、奔馳、沃爾沃等推出的旅行版車型,則以其優(yōu)雅的設計和豪華質感,精準戳中了一部分追求個性和品質的消費者,慢慢改變了旅行車工具車的屬性,并且強化了其情懷、小眾、精致的標簽。
然而,在燃油車時代,旅行車始終未能擺脫“小眾”標簽。其市場份額長期徘徊在1%左右,與歐洲市場三成多的份額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這一切,在電動化浪潮的沖擊下,開始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大SUV好賣,但享界S9T是我堅持要做的車。”余承東在發(fā)布會上如是說。他的堅持并非沒有道理。在歐洲工作期間,他發(fā)現(xiàn)當?shù)貑T工購買的轎車基本上都是旅行車,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行車在歐洲市場不僅享有崇高地位,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而當下中國,隨著購車消費主體向90后、00后轉化,對個性的追求逐漸取代了“三廂情結”。旅行車那種流暢的線條和實用的空間設計,恰好踩中了年輕消費者的審美點。
更重要的是,電動化平臺的普及為旅行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優(yōu)勢與設計自由度。純電或增程平臺的短前后懸、長軸距特性,使得旅行車在追求長軸距和最大化座艙空間的同時,避免了比例失衡的問題。而旅行車通過將車頂線條向后延伸并與尾部自然融合的設計,不僅使得整車姿態(tài)更加舒展、協(xié)調,更重要的是為內部乘坐和儲物空間帶來了質的飛躍。
電動化時代布置在底盤的動力電池容易使轎車后座降低高度,而旅行車車尾升高使得后座座椅能夠相應抬高,避免了不舒適之感。同時,大電池進一步降低了車輛重心,對沖了旅行車車尾升高的影響,其操控表現(xiàn)甚至能優(yōu)于同級燃油轎車。這些優(yōu)勢使得旅行車在顏值競賽中更容易搶占先機。
除了能源定義的改變外,國產廠商主導下的旅行車還選擇了針對國內用戶智能化訴求的配置方案。無論是蔚來ET5T、海豹06旅行版還是享界S9T等車型,它們都以設計為主導,搭配與普通版車型齊平的配置方案與定價策略,有針對性地彌補了過去旅行車在中國市場的短板。
從配置層面來看,國內圍繞智能化的產業(yè)升級給旅行車的產品力重構帶來了新的活力。以空氣懸架為例,這個以往只出現(xiàn)在頂級豪華車型上的配置正加速下放到新能源旅行車領域。空懸的加入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旅行車通過性不足的短板,使其在面對非鋪裝路面時更具信心。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車企亟須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差異化競爭賽道。而旅行車這個“老品類”在電動化浪潮的沖擊下注入了新活力。它不再只是少數(shù)人的“情懷之選”,反而因為電動化帶來的空間、設計優(yōu)勢以及智能化配置的加持開始吸引越來越多追求實用和個性的普通消費者。
對于很多品牌來說,在主流市場難以脫穎而出的情況下,選擇推出旅行車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差異化競爭思路。只要產品做得對路、營銷跟得上,旅行車還是有機會火起來的。而從定價端來說,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旅行車的定價策略上展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與燃油車時代進口旅行車“高配高價”不同,如今的新能源旅行車大多采用“與同平臺三廂車型同價甚至更低”的策略。
盡管旅行車在中國市場長期處于“邊緣角色”,但其市場總量卻連續(xù)四年上漲。到2024年,年銷量已超過17萬輛。雖然整體仍不足大盤的1%,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產品供給的優(yōu)化以及技術條件的成熟,旅行車在中國市場或許真的能迎來一個小的“爆發(fā)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