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臨近,自駕游成為許多家庭出行的首選方式。交通運輸部預測,本次假期自駕出行人次將達18.7億,占整體出行量的八成左右。高速公路高峰時段日均車流量預計突破7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可能達到1400萬輛。在享受山海美景的同時,安全駕駛成為重中之重。以下這份自駕安全指南,助您規避風險,暢享旅途。
出行前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是保障安全的第一步。輪胎需重點檢查磨損程度和胎壓,發動機機油、冷卻液液位需處于正常范圍。制動系統方面,剎車片厚度直接影響制動效果。燈光系統需確保大燈、霧燈、轉向燈、剎車燈功能正常,新能源車還需檢查充電接口是否完好。這些細節的疏忽,可能成為旅途中的隱患。
高速公路隧道是事故高發場景。由于隧道內外光線差異顯著,駕駛人易產生“黑白雙洞”效應,導致視覺適應困難。交管部門數據顯示,隧道進出口段事故率明顯高于其他路段。預防此類事故,需在進入隧道前提前減速,保持安全車距,避免因視線突變引發操作失誤。
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或故障時,準確報告位置至關重要。高速交警提醒,駕駛人可通過觀察“百米樁”快速定位。每100米設置的百米樁,下部標注公里數,上部標注百米數,兩者結合即可精確描述位置。若在國省道或鄉村道路遇險,需留意路牌、地名或標志性建筑,為救援提供詳細坐標。
夜間長途駕駛需應對疲勞和視野受限雙重挑戰。建議每2小時休息一次,保持車內光線柔和,避免直視強光。同時,合理使用遠近光燈,在會車或跟車時切換至近光,防止眩光干擾。特殊天氣如雨雪來襲時,需降低車速,增大跟車距離,避免急剎車導致側滑。
針對重點城市群及熱門景區周邊道路,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提醒,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進出城高速及國省道車流量將大幅增加。建議通過“e路暢通”小程序提前查詢沿途充電加油站點,合理規劃行程。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時段為10月1日0時至10月8日24時,以駛離出口收費車道時間為準,無需扎堆等待免費時段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