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曾經占據豪華車市場主導地位的BBA(奔馳、寶馬、奧迪)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中國品牌在高端新能源領域的崛起,傳統豪華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市場策略,通過價格調整和智能化升級來應對這場變革。
近期,BBA在電動車市場的動作頻繁,最顯著的變化是價格策略的轉變。曾經堅持高端定位的它們,開始將電動車型價格下探至20萬至30萬元區間。奔馳全新純電CLA以25.9萬元的預售價格入市,直接進入這一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汽奧迪推出的E5 Sportback定價23.59萬至31.99萬元,疊加優惠后實際起售價降至22.59萬元,上市半小時便收獲萬份訂單,顯示出市場對這一價格區間的強烈反應。
這場價格戰背后,是BBA在中國市場銷量的持續下滑。2025年上半年,寶馬在中國交付新車31.79萬輛,同比下降15.5%;奔馳交付29.32萬輛,下滑14%;奧迪交付約28.76萬輛,減少10.2%。三家品牌的財報數據均顯示,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是導致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奔馳上半年營收663.77億歐元,同比減少8.6%,凈利潤從60.87億歐元降至26.88億歐元;寶馬營收677億歐元,下降8%,稅后凈利潤減少29%;奧迪雖營收增長5.3%,但凈利潤下滑37.5%,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不僅體現在銷量上,更動搖了BBA的品牌溢價基礎。第三方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奔馳單車成交均價為43.1萬元,較2023年下降7.2%;寶馬和奧迪的成交均價也分別降至34萬元和29.7萬元。在30萬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國品牌占比已超過八成,50萬元以上市場問界M9更是超越寶馬X5并持續領先。這些數據表明,傳統豪華品牌的定價權與品牌符號之間的關聯正在減弱。
面對市場變局,BBA開始加速智能化轉型,通過與中國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補齊短板。奔馳與字節跳動簽署升級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AI技術(豆包大模型)的跨業務融合,首款搭載該技術的國產純電CLA將于今秋上市。同時,奔馳與Momenta聯合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將搭載在國產純電CLA上,并計劃拓展至更多車型。一汽奧迪旗下的燃油車型A5L、純電車型Q6L e-tron,以及上汽奧迪的燃油A5L Sportback,均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系統。上汽奧迪E5 Sportback更是全系標配Momenta飛輪大模型智駕系統、科大訊飛及火山引擎定制的智能座艙,從產品定義階段就深度契合本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BBA在30萬至50萬元區間份額失守,但在100萬元以上及150萬元以上市場,它們仍是用戶首選品牌。百年積累的制造工藝與售后服務,仍是吸引理性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例如,奧迪E5 Sportback雖然沒有傳統四環標志,改用發光字幕AUDI,但依然憑借對電動時代的理解贏得了市場認可。
目前,寶馬仍面臨產品空窗期,新世代BMW iX3國產版本要等到2026年才能大規模量產。不過,寶馬集團董事高樂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到2027年,寶馬將在全球推出40余款全新或升級產品,覆蓋所有動力系統;到2030年,其目標是集團純電動車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50%以上。
從“燃油車時代的身份圖騰”到新能源賽道的“追趕者”,BBA的轉型陣痛折射出中國汽車市場的深刻變革。20萬級電動車型的推出與智能化的快速補課,標志著豪華巨頭終于開始適應新能源時代的競爭規則。在這場沒有“捷徑”可走的競賽中,BBA“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它們正以“降價+智能化補課”的組合拳,向競爭最激烈的中端新能源市場發起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