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漕河涇會議中心近日迎來一場聚焦“元宇宙科技助力中國文化出海戰略”的盛會,政、研、企、資、媒多方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元宇宙技術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場分論壇以“文化出海”為核心議題,通過主題演講、戰略合作簽約與圓桌討論,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論壇開場即掀起高潮。機遇集團合伙人沈紫恒在《大空間,元宇宙全球數字藝術新紀元》演講中提出,元宇宙“大空間”應成為文化輸出的標準化港口,通過數字藝術品的規模化傳播,讓中國文化像集裝箱般高效抵達全球。他強調:“數字藝術品的標準化是打破文化壁壘的關鍵。”
meta Thinker創辦人朱高文則從全球視角解構“數實共生”。他指出,元宇宙不僅是數字創作的終極畫布,更是文化出海的新基建。現場首發的《人機共生》預告片與9米高的廢棄單車裝置藝術《封存的記憶》,以跨時空的共情語言詮釋了藝術的無國界特性。
拉斯維加斯Sphere亞太內容負責人Tsvetkov Vitalii通過遠程連線,首次披露了Sphere四大內容管線與中國本地化方案。演講尾聲,其PPT末頁的微信二維碼被參會者“加爆”,凸顯國際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濃厚興趣。
中國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生態中心主任趙蕓婷展示了馬王堆文化的數字藝術成果。現場旋轉的3D“素紗單衣”模型,以0.1毫米級紋理還原文物細節,手機放大10倍仍清晰可見。這一技術為“文物潮玩化”提供了實踐樣本,引發業界對傳統文化現代化傳播的深入思考。
“智美中華—AI新絲路”主創朱航成則聚焦AI技術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他提出,AI可將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五千年文明轉化為可傳播的內容與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富”路徑。這一觀點為文化出海與地方經濟結合開辟了新思路。
論壇期間,8大機構共同啟動“中國元宇宙品牌出海戰略合作”,標志著數字絲綢之路2.0正式啟航。與會代表通過按下手印完成簽約,象征多方資源整合進入實質階段。這一合作被視為中國文化“數字大航海”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圓桌論壇環節,8位行業領袖圍繞“元宇宙文化藝術如何助力文化出海”展開激烈討論。與會者達成共識:文化出海需超越語言翻譯,實現美學體系的“轉譯”。元宇宙以其沉浸式體驗與跨文化交互特性,成為承載中國美學走向世界的最佳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