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SaaS廠商不主動布局Agent,就可能被市場淘汰。”微盟AI產品負責人孫茜在接受專訪時直言,當前SaaS行業正面臨技術范式轉換的關鍵節點,舊有技術體系面臨被顛覆的風險,而AI能力已成為企業獲客的基礎門檻。
作為國內電商零售SaaS領域的頭部企業,微盟早在兩年前便啟動Agent技術布局。2023年8月,其內部研發的“賽博編輯部”多智能體協作系統正式亮相。該系統通過模擬主編、文案、設計師等角色,實現了內容生產的自動化流程。“用戶只需指定主題,系統就能自動分配任務并整合輸出。”孫茜解釋稱,這種創新模式標志著Agent技術與傳統SaaS系統的深度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整合之路充滿挑戰。微盟研發團隊先后嘗試純手工開發、AutoGPT開源框架以及MCP協議等不同技術路線,最終形成雙團隊協同運作模式:一支團隊維持現有系統迭代,另一支專注新技術框架探索。孫茜坦言,最大困難在于Agent技術架構的快速演進,“現有技術框架幾乎每月都在更新,這對系統兼容性提出極高要求”。
對于SaaS廠商而言,Agent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商業模式變革的契機。微盟已開始試點基于執行結果的計費模式,通過交互次數、內容生成量等量化指標收費。這種“為結果買單”的模式,正在重塑傳統訂閱制付費體系。孫茜指出,隨著Agent能力提升,未來SaaS系統可能退居幕后,成為支撐Agent運行的底層基礎設施。
在應用路徑選擇上,微盟采取漸進式策略。通過與頭部家紡企業合作驗證,團隊發現在現有業務流程中局部嵌入AI能力更易被接受。例如將文案創作、圖片設計等環節的自動化比例從0提升至50%,既保持業務連續性,又實現效率躍升。這種務實方案為后續全面轉型奠定基礎。
多智能體協作模式成為微盟技術突破的關鍵。相較于單智能體方案,由主編、文案、設計師等角色組成的Multi-Agent系統,能夠更精準地匹配電商零售等復雜業務場景。每個智能體專注特定職能,通過暴露能力邊界實現高效協作,這種設計有效彌補了通用AI在專業領域的不足。
人才結構調整支撐著技術創新。微盟算法團隊負責人透露,當前研發體系需要同時具備前端開發能力、多模態技術理解力以及學術研究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團隊中既有快速實現場景落地的實戰派,也有深耕論文研究的學術派,這種組合加速了技術成果的商業化進程。
在市場競爭層面,AI技術為同質化嚴重的SaaS行業開辟差異化賽道。不同廠商在AI實現路徑上呈現多樣化選擇:有的側重Copilot式效率提升,有的專注Agent式業務重構。這種百花齊放的格局預計將持續兩至三年,為先行者創造戰略機遇期。
微盟的To B與To C雙線布局凸顯戰略考量。通過WAI系列企業產品積累B端經驗,同時借助WIME等C端產品直接獲取用戶反饋,形成技術迭代的閉環。這種雙向驗證機制顯著縮短了產品優化周期,使AI功能更貼合市場需求。
對于產業鏈定位,微盟明確選擇深耕垂直領域。在成為微信小店首批AI工具服務商的過程中,其WIME產品通過提供商品圖生成、店鋪裝修等專業化服務,驗證了“專業深度+生態連接”模式的可行性。這種定位既保持技術專注度,又通過生態合作拓展服務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