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傳統燃油車如何守住陣地?上汽大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通過智能化升級,讓燃油車用戶也能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近日,上汽大眾宣布Pro家族2026款車型正式上市,途觀L Pro、帕薩特Pro和途昂Pro三款車型在保持德系機械品質的基礎上,全面強化了智能化配置。
此次升級的核心,是上汽大眾與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聯合開發的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采用800萬像素慣導雙目攝像頭,通過雙目增強OCC算法與端到端算法模型,無需依賴高精地圖或激光雷達即可生成高精度稠密點云,實現對靜態障礙物的精準監測。官方數據顯示,系統在復雜路況下的決策邏輯更接近人類駕駛習慣,例如在高速和快速路環境下支持自動導航變道、推薦超車、智能避障及自主上下匝道等功能。
與傳統駕駛輔助系統“非全即無”的二元模式不同,上汽大眾強調“人機共駕”理念。當駕駛員臨時改變路線時,系統不會直接退出,而是通過動態調整輔助策略提供最優支持。這種設計被業內視為對燃油車用戶需求的精準回應。不過,該系統僅在頂配車型中標配,其余版本需支付5000元選裝費用,這一策略與部分新能源品牌將高階功能全系標配的做法形成對比。
智能座艙領域,上汽大眾選擇與百度合作,引入文心和DeepSeek雙大模型技術。升級后的系統支持一次指令識別五個意圖,并可通過Face ID自動調用個性化設置。例如,用戶上車后系統能自動調整座椅、后視鏡角度及車內溫度,實現“無感化”體驗。這種外部合作模式顯著縮短了功能落地周期,同時降低了自主研發成本。
與新能源品牌追求“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不同,上汽大眾的智能化戰略更側重于提升燃油車的基礎體驗。公司明確表示,機械品質與可靠性仍是核心優勢,智能化配置僅為“錦上添花”。這種定位反映了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的務實態度——既不盲目追高技術參數,也避免讓燃油車用戶產生“技術代差”的焦慮。
市場分析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燃油車若在智能體驗上完全缺位,將面臨快速邊緣化的風險。上汽大眾通過Pro家族2026款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燃油車同樣可以通過技術迭代保持競爭力。公司強調,未來將繼續堅持“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戰略,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領域同步發力,覆蓋用戶全場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