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浪潮中,唐山正以機器人產業為突破口,加速融入區域創新網絡。近日,一場以“北京·河北機器人產業共享制造對接”為主題的盛會在北京舉行,11個合作項目現場簽約,唐山憑借其產業基礎與創新模式成為焦點。這座傳統工業城市正通過“北京創意、唐山轉化”的協同路徑,推動機器人產業向200億元規模邁進。
唐山的機器人產業版圖已初具規模。截至今年9月,全市機器人企業達262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2%至90.7億元。其中,唐山高新區聚集了240家企業,占全市總量的近九成,形成以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全國焊接機器人市場份額第一的開元集團、消防應急領域龍頭中信重工開誠智能等企業均扎根于此,構建起從研發到制造的完整鏈條。
共享制造模式成為唐山破解產業痛點的關鍵。當地打造的“平臺接單、工序分解、多廠協同”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從設計研發到物流售后的全流程服務。以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為例,這座2024年初投用的基地設有生產制造、質量檢測等部門,年產能達3000臺(套)。通過柔性生產單元,工廠可靈活適配不同企業需求,幫助入駐單位降低單位成本8%以上,縮短研發周期15%,不良品率下降10%。目前,該模式已吸引中科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2家京津冀團隊落地,促成36家初創企業落戶。
唐山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當地正構建“雙向飛地”創新生態:在北京設立“科創飛地”,為唐山企業提供研發服務;在唐山建設“制造飛地”,實現北京成果“拎包入駐”。這種跨區域協作已見成效——今年前9個月,京城機電配天機器人、天瞳威視等40個北京項目簽約入駐,中科院農業機器人、土壤養分伽馬能譜車等50余項產品完成從概念到市場的轉化。
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成為產業增長新引擎。唐山梳理出鋼鐵、能源、醫養等110個典型場景,通過“揭榜掛帥”機制激勵企業創新。以鋼鐵行業為例,當地擁有世界最大產業集群,僅“機器換人”市場需求就超百億元。華安百唐公司正重點突破鋼筋分揀場景:針對建筑垃圾中廢鋼與雜物分離難題,研發團隊嘗試讓人形機器人替代人工在履帶兩側分揀,盡管目前仍面臨形狀識別、動態抓取等技術挑戰,但已推出導覽、巡檢等場景的解決方案。
為加速技術落地,唐山高新區每年組織90場以上“機器人+行業”對接會,今年已促成10余項企業間合作。北京長城戰略研究所受聘全領域挖掘應用場景,推動本地企業與需求方精準匹配。中信重工開誠智能二期項目即將投產,百川集團三期項目進入試運行,既有企業的裂變發展正與新興企業的創新活力形成雙重驅動。在這場產業變革中,唐山正以制造優勢為基,以創新生態為翼,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書寫工業城市轉型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