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臺X上宣布了一項極具前瞻性的計劃:由xAI公司打造的開源百科全書“Grokipedia”將被刻錄在穩定氧化物介質上,并分階段發射至地球軌道、月球乃至火星,以實現人類文明知識的永久保存。這一消息引發科技界廣泛關注,其目標不僅是突破傳統知識存儲的邊界,更試圖為未來星際探索提供文化與智慧的基石。
Grokipedia的誕生源于馬斯克對現有知識平臺的反思。他指出,傳統在線百科如維基百科依賴人工編輯,可能存在主觀偏見或信息滯后的問題。而Grokipedia基于xAI開發的智能模型Grok,能夠自動抓取互聯網信息并生成摘要,在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提供更客觀、全面的內容。馬斯克宣稱,即便在V0.1版本階段,該平臺“已展現出超越維基百科的潛力”。
這一計劃的核心創新在于存儲介質與部署方式的雙重突破。據介紹,Grokipedia的內容將被刻錄在耐輻射、抗老化的穩定氧化物材料上,確保在極端太空環境中長期保存。首批副本將隨航天器進入地球軌道,后續逐步擴展至月球基地與火星殖民地。馬斯克形容這是“為人類文明播撒火種的基礎工程”,旨在應對地球可能面臨的自然災害或文明斷層風險。
盡管聽起來頗具科幻色彩,但此類嘗試并非首次。1977年,NASA的“旅行者號”探測器攜帶“金唱片”升空,記錄了地球的聲音與圖像。然而,馬斯克的方案在規模與技術維度上更進一步:Grokipedia不僅容量遠超傳統載體,其動態更新的特性更使知識庫能隨時間持續進化。xAI團隊表示,未來計劃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優化內容篩選機制,確保信息準確性與時效性。
目前,Grokipedia已開放部分源代碼供全球開發者協作完善。馬斯克強調,開源模式將吸引更多人才參與知識庫建設,避免單一機構主導可能引發的偏差。隨著V0.1版本發布,該項目正加速推進存儲介質測試與航天合作談判。若計劃順利實施,人類或將在本世紀內見證第一部“星際百科全書”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