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手,從傳授專業知識的農技專家,到展現原生態生活的鄉村達人,越來越多新農人正通過屏幕構建起一個基于真實與溫暖的龐大信任網絡。近日,快手發布了《2025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多維角度回顧了過去一年,快手三農生態的新變化。報告顯示,平臺三農深度興趣用戶規模已達1.4億,甘肅、西藏、新疆、青海、四川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五大省份,50歲以上及30歲以下用戶群體增速顯著。這些數據勾勒出一個持續向下扎根、向廣覆蓋的普惠型“三農數字社區”圖景。

創作者方面,作為新農人聚集的線上社區,快手吸引了越來越多三農創作者加入。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快手三農萬粉作者視頻年播放量超7200億,視頻年互動量超119億。95后正成為創作中堅,過去一年,快手新農人創作者同比增長34.2%,30歲以下作者數量達8.4萬。女性創作者占比高達63%,成為絕對主力。她們將手機變為“新農具”,直播當作“新喇叭”,把技術知識和生活夢想播撒在田埂上,為農村生活注入新活力。

每天超150萬人上快手獲取農業資訊,“短直聯動”讓農技知識多場景觸達
玉米價格、小麥選種、大蒜種植……這些過去需要四處奔波請教的問題,如今在快手上就能快速找到答案。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均每天有超150萬用戶通過快手獲取權威農業資訊,尤其在春耕秋收等關鍵農時,平臺更是成為許多農民的“線上百科全書”。

農技內容需求的增長,也帶動了創作者生態的繁榮。2025年,快手農技月活作者數量已突破14萬。他們以兩種主要方式提供服務:一是通過直播連麥開展“線上問診”,全年連麥次數超940萬次,日均開播3.6萬場,觀看人次同比增長17.6%;二是借助短視頻持續輸出實用知識,內容覆蓋糧食、蔬菜、水果等主要農業類目,細分領域覆蓋率高達96.7%,數據顯示,快手農技視頻收藏與分享次數分別年增長7.1%和15.7%,顯示出高實用性與傳播性。

在這些創作者中,既有專業人士,也有來自生產一線的“土專家”。例如,不識字的60歲菜農@生菜楊姐,憑16年種植經驗成為數十萬人的“蔬菜導師”;90后新農人@新農人小玉,以扎實的科學種植知識被老鐵稱為“閨女”;甘肅的@小田子說農機 則專注講解農機使用技巧,手把手教農民選機用機。農業知識正以更直觀、更接地氣的方式,跨越地域限制,真正“飛入尋常農戶家”。
鄉鎮娛樂、相親注入新活力,助農狩獵品類快速崛起
近年來,鄉村居民的休閑需求日益旺盛,村口作為傳統“休閑中心”的功能被重新激活,一種由農民自導自演、在村口搭臺演出的“村口小舞臺”模式逐漸興起。過去一年,快手上的鄉鎮娛樂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3.1%。他們將直播間變為“新廣場”,通過多樣化的才藝展示豐富了鄉村娛樂生活,讓普通農民成為舞臺的主角,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村口小舞臺”直播每日觀看人次超千萬,并涌現出多位特色鮮明的優秀創作者。例如,@大鑫在村里挖掘才藝高手,其組織的絕活PK比賽線上觀看量超千萬人次;@山東祥哥在村口樹林搭建舞臺,舉辦歌手大賽,將其打造成村民真正的“老地方”;@胡三喜樂人生則通過快手直播間,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欣賞。
在快手上,老鐵們不僅擁有自己的村口舞臺,也拓展著線上的“鄉村愛情”。建立在深厚信任基礎上的快手新農人社區,為直播相親提供了天然優勢,真實互動有效提升了相親成功率。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快手上日均相親直播時長超過440小時,鄉鎮用戶對相親內容的消費量年增長達52%。2025年暑期,快手打造的“鄉村愛情對對碰”活動,精準對接鄉鎮用戶的社交需求,共舉辦超過50場線下活動,累計吸引觀看人次超6390萬。

除了文化娛樂和社交,快手三農社區過去一年也出現了新的內容品類。近年來,野豬種群規模迅速擴大,對多個省份居民的生活、生產甚至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2023年6月起,野豬從《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正式調出保護動物隊列。
為減少野豬對農業的破壞,全國各地紛紛成立護農狩獵隊,他們通過直播的形式記錄每一次的守護行動,每日吸引上千次關注。報告提到,過去一年,快手上的“護農狩獵”直播日均觀看時長同比增長近8倍,日均播放次數325萬。@西北刀客—公益護農 @戶外戰隊阿勇 @西北老王 等護農狩獵主播攜“汪汪隊”出征山野,守護腳下的村莊與土地的同時,也收獲了大量粉絲。

信任驅動增長,三農作者近八成GMV由粉絲貢獻
在快手三農社區,基于內容所建立的人情味與認同感,逐漸孕育出獨特的“社區信任經濟”。過去一年,平臺三農作者共產生3.5億筆訂單,用戶通過視頻“種草”下單的規模持續擴大,日均視頻種草購買用戶數增長16.5%,月入過萬的創作者數量也同步提升17.9%。尤為三農創作者總GMV中有78%由粉絲貢獻——信任,這一傳統商業中難以量化的要素,在此已成為實實在在的“增收密碼”。

此外,內容節奏與商業周期在快手三農社區也形成緊密關系。春耕季和豐收季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高光時刻,也為平臺帶來了內容創作的高活躍度,并直接催生了GMV的季度性峰值,顯示出“好內容”與“好生意”的緊密聯動。
與此同時,洪澤湖大閘蟹、荔枝、櫻桃、芭樂、藍莓等地方特產,也借助快手從區域走向全國,成為最受歡迎的農產品品類。數據顯示,在這個蟹季,快手洪澤湖大閘蟹GMV同比激增500%,展現出平臺助力農產品“出圈”的強勁能力。

快手,不止于記錄,更在于連接。如今,打開快手三農,你能看到的早已不只是鄉村風景,而是一個完整的鄉村生態:春耕時節,農民在這里學習技術、了解行情;豐收季節,農產品在這里找到銷路、打出品牌;日常生活中,村民在這里展示才藝、尋找伴侶、分享喜怒哀樂。在這里,技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深入田間地頭;信任不再虛無縹緲,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2025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中數字背后所呈現的,不僅是快手上蓬勃生長的三農社區,也是中國鄉村的真實變遷,新農人在成長,鄉土文化在煥新,特色農產品在出村,鄉村活力悄然釋放,而這也正是鄉村振興最動人的注腳。若想親身感受這份脈動,感受報告中的新農人風采,敬請關注10月30日在快手平臺直播的“2025快手三農生態大會”,共同見證三農領域的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