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華為憑借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在專利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家中國科技巨頭不僅在國內技術積累和專利創新方面遙遙領先,更在國際舞臺上與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企業同臺競技,甚至通過專利授權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數據顯示,2024年華為的專利許可收入達到6.3億美元,按當年匯率換算約合45億元人民幣。盡管這一數字遠低于高通同期超百億美元的專利收入,但華為的收費標準被業界認為更為合理,體現了其推動技術普惠的誠意。華為副總裁、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透露,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超過27億部5G設備獲得華為專利授權,消費類電子設備中也有超過12億部使用了華為的Wi-Fi專利。
華為的專利優勢源于其長期的技術積累。在5G領域,華為的核心專利數量穩居全球第一,連續多年超越高通;在Wi-Fi技術方面,華為的Wi-Fi7核心專利排名第一,Wi-Fi6核心專利位列第二。這些成就的背后,是華為數十年如一日的巨額研發投入。近十年來,華為累計投入研發資金高達12490億元,遠超國內外同行。
2024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1800億元,占全年營收的20%以上。其中,600億元被用于基礎理論研究,這一比例在國內企業中極為罕見。高強度的投入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全年專利公開量超過3.7萬件,向國內外標準組織貢獻提案1萬余篇,發布學術論文1000余篇。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日夜奮戰。
華為對人才的重視同樣令人矚目。目前,華為在全球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擁有700多名數學家、900多名物理學家和100多名化學家,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總人數超過10萬。這些頂尖人才與龐大研發體系的結合,使華為在基礎材料、算法、架構等底層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即使在極端外部壓力下仍能保持技術領先。
從投入產出比來看,華為2024年的研發投入與專利收入似乎存在失衡,但這種“厚道”的策略實則另有深意。華為將專利價值更多體現在產品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上,通過讓利促進合作,以技術謀求長遠發展。這種戰略格局不僅支撐了華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為全球科技產業進步提供了重要驅動力,彰顯了其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的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