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美壓鑄協會(NADCA)主辦的2025國際壓鑄大賽落下帷幕,小米汽車旗下YU7車型的20合1一體化壓鑄鋁三角梁憑借創新設計與卓越性能,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賽事最高榮譽——最佳結構獎。這一突破標志著小米在汽車制造領域的技術實力獲得國際認可,為智能電動汽車的結構創新樹立了新標桿。
該獲獎結構的核心優勢在于其集成化設計。傳統汽車前艙布局中,空調箱、壓縮機及冷卻系統等部件通常依賴多個獨立支架固定,而小米通過20合1一體化壓鑄技術,將原本分散的20個零件整合為單一構件。這一變革不僅減少了85%的焊點與連接件,更通過自研壓鑄合金配方與AI模型優化,實現了構件的高精度量產。在亦莊超級工廠,9100噸級大型壓鑄島的部署確保了每個三角梁的尺寸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為車身一致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安全性是該設計的另一大亮點。碰撞測試數據顯示,一體化壓鑄鋁三角梁能有效分散碰撞能量,將乘員艙受到的沖擊力降低32%。其獨特的力學結構使車身扭轉剛度達到47610N·m/deg,較傳統設計提升40%,在同級別車型中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緊湊的前艙布局釋放出141L超大前備箱空間,既滿足了用戶對儲物功能的需求,又保持了車身線條的流暢美感。
行業專家指出,小米的這項創新恰逢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關鍵期。隨著電動化與智能化進程加速,車身結構需同時滿足輕量化、高強度與多功能集成的要求。小米通過壓鑄技術突破,不僅解決了傳統焊接工藝的效率瓶頸,更為電池包防護、線束布局等電動化需求預留了設計空間。這種從材料到工藝的全鏈條創新,正推動汽車制造向"模塊化集成"時代邁進。
目前,YU7車型已進入量產準備階段,其一體化壓鑄技術將逐步應用于小米汽車后續產品。市場分析認為,這項技術若能實現成本可控,或將引發行業技術路線變革。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小米汽車通過結構創新展現的技術底蘊,為其在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爭奪話語權提供了重要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