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慶元縣,一間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里,黃粿的香氣氤氳彌漫。流水線上,工人們正熟練地將剛出爐的金黃色黃粿分裝打包,這些承載著地方特色的美食即將發往全國各地。東山崗家庭農場負責人吳祥寶站在一旁,向記者介紹著這條自動化生產線:“從浸泡、磨粉到蒸制、成型,全程由設備完成,日產能最高可達5噸。”盡管當前是銷售淡季,農場仍需每三天生產4000斤黃粿才能滿足訂單需求。

56歲的吳祥寶是慶元縣五大堡鄉東半村人,早年在外經商。談及回鄉創業的初衷,他感慨道:“漂泊在外時,最想念的就是家鄉黃粿的味道。”這份對故土的眷戀,最終促使他放棄多年打拼的事業,于2017年返鄉創辦東山崗家庭農場,立志將傳統小吃轉化為帶動家鄉發展的產業。
當時,慶元的黃粿產業仍停留在自產自銷的初級階段。面對質疑聲,吳祥寶以“傻寶”為品牌名注冊商標,將名字中的“寶”與外界評價的“傻”結合,寓意“憨厚、誠實、可靠”。他坦言:“這條路沒人走過,傳統手工捶打要改成流水線生產,設備都得自己研發。”最初生產的黃粿因口感不佳被村民否定,他反復調試配方;銷路受阻時,又帶著產品輾轉各類展會推廣。2019年,“傻寶”黃粿獲評“麗水老字號”,銷量逐步攀升。
隨著事業發展,吳祥寶意識到電商運營的短板。2023年,他成功說服從事幼師工作的女兒吳淑敏辭職回鄉。這位“95后”新農人接手后,迅速升級線上平臺,系統運營淘寶、拼多多等渠道,電商銷售額顯著增長。在穩固黃粿產業的基礎上,吳祥寶又將目光投向慶元咸菜——這項擁有800多年歷史的美食。據記載,民國時期慶元“辣椒糟”曾在浙江省西湖博覽會上斬獲銀獎。

“農場積累了許多忠實客戶,他們對慶元特產情有獨鐘。”吳祥寶介紹,2024年“傻寶”咸菜店正式開業,推出酒糟肉、茄子干等二十余種純手工、無添加的產品。吳淑敏常帶領團隊深入鄉村,向老人學習傳統腌制技藝,“這個過程不僅是技藝傳承,更讓我感受到文化的厚重”。
兩代人的接力,讓“土貨”煥發新生。如今,“傻寶”品牌的黃粿和咸菜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從大山走向全國市場。吳祥寶透露,農場近年保持25%的年增長率,2024年總銷售額突破600萬元。最樸素的家鄉味道,正以嶄新的姿態擁抱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