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內容創作領域的當下,一場聚焦AI賦能精品創作的行業盛會——"人工智能賦能精品創作沙龍"作為2025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的核心板塊,于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廣電局指導、快手科技承辦,吸引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司長袁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黃煒、北京市廣電局副局長韓新星等重量級嘉賓出席,并匯聚了行業專家、一線創作者及科技企業代表,共同探討AIGC技術驅動下的視聽內容創新路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司長袁敏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廣電行業必須將AI應用視為生存發展的核心命題。他提出四大戰略方向:構建高質量數據資源體系支撐大模型訓練、拓展應用場景推動創作智能化升級、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優化創作生態、通過開放創新擴大內容傳播維度。北京市廣電局副局長韓新星則強調,技術探索應回歸創作本質,聚焦"講好時代故事、提升制作效率、打造三精作品"三大目標,北京市將持續支持AI技術在視聽領域的創新實踐。
活動現場,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正式發布2025"幻鏡"AI視聽測評季成果及《視聽行業AIGC效果評測與分析報告(2025版)》。黃煒副會長介紹,本屆測評季收集了來自國家廣電總局"人工智能大賽"和北京市"我AI北京"活動的250部作品,涵蓋廣電行業及社會層面的AIGC應用案例。通過"算法評估+專家評審"的雙重機制,系統分析了AIGC技術的質量特征、成熟度及創新方向。該測評季得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AI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等機構的技術支持。
技術展示環節,快手旗下可靈AI的2.5Turbo版本成為焦點。這款國產視頻生成大模型已達到影視級制作標準,能夠滿足廣告、影視、游戲等多場景需求。可靈AI產品負責人溫園旭介紹,團隊通過持續優化多模態技術,構建了覆蓋廣告、影視、游戲、文旅等領域的AI創作生態。現場展出的"可靈AI NEXTGEN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獲獎作品《信》,由青年導演張博程創作,充分體現了AI技術"讓創作者專注創意表達、高效完成作品"的價值。
在主題演講環節,多位學者就AI應用的倫理邊界展開討論。中國影協副主席尹鴻認為,AI推動了"創作平民化、生產便捷化、產品多元化、應用場景化"的變革,但創作者必須保持技術主導權。北京大學教授邱章紅強調,AI系統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洪忠預測,人機協作將成為內容產業增長的新引擎。
圓桌論壇上,一線創作者分享了AI技術的實踐成果。《信仰的足跡》導演焦健表示,可靈AI能在十分鐘內提供多種畫面方案,使創作重心轉向內容選擇與表達。央視高級工程師王子建指出,AIGC正在重構非線性制作流程。快手磁力引擎AIGC視頻產品負責人余夢則透露,AI技術顯著提升了商業內容的生產效率。與會者普遍認為,技術賦能正在釋放全民創作潛力,推動精品內容生產進入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