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乘坐飛機出行時,充電寶已成為許多旅客的“貼身伴侶”。無論是刷視頻娛樂,還是處理工作事務,手機和平板的電量充足都至關重要。然而,為保障飛行安全,中國民航局和各航空公司對充電寶的攜帶與使用制定了嚴格規范,這些規定如同飛行途中的“安全指南”,旅客必須嚴格遵守。
充電寶的容量是判斷能否攜帶上飛機的關鍵指標,但判斷標準并非“毫安時(mAh)”,而是“瓦時(Wh)”。換算公式為:額定能量(Wh)= 標稱電壓(V)× 容量(mAh)÷ 1000。以常見充電寶為例,若電壓為3.7V、容量為20000mAh,其額定能量為74Wh;若電壓為5V、容量同樣為20000mAh,則額定能量為100Wh。根據2025年最新規定,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的充電寶可直接攜帶上飛機,無需額外申請,此類產品占據市場主流。若需攜帶額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間的充電寶,旅客需提前向航空公司申請,且每人限帶兩塊。超過160Wh的充電寶,如部分戶外大容量電源,則禁止攜帶上飛機。需注意的是,判斷標準針對單個充電寶,旅客可攜帶多個符合標準的充電寶,但需確保每塊均未超限。
自2025年6月28日起,攜帶充電寶上飛機新增了一項重要要求:必須具備3C認證標識。這一標識如同充電寶的“安全通行證”,表明其已通過嚴格的安全檢測。未標注3C標識、標識模糊或屬于召回范圍的充電寶,均不得攜帶上飛機。例如,安克、羅馬仕等品牌的部分型號因存在安全隱患已被召回,旅客需特別注意避免攜帶。充電寶上還需清晰標注容量和電壓信息。若未直接標注“瓦時”,則需能通過電壓和容量計算得出。那些無任何標識的“三無”充電寶,因安全性無法保障,嚴禁攜帶上飛機。若充電寶出現鼓包、漏液等損壞跡象,即使容量符合規定,也禁止攜帶,因其已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對于乘坐國際航班的旅客,雖不強制要求充電寶具備3C標識,但需符合其他國際認證標準,如CE、UL認證。建議旅客在出發前查詢目的地國家的相關規定,以免因不符合要求而耽誤行程。
充電寶在飛機上的使用也有嚴格限制。首先,充電寶必須隨身攜帶,嚴禁托運。這是因為飛機貨艙環境復雜,溫度和壓力變化大,充電寶在其中易發生短路甚至起火,且難以及時處置。而隨身攜帶則便于機組人員迅速應對突發情況。部分航空公司,如南方航空,還要求旅客將充電寶單獨放置在盒子中,或用膠帶封住金屬接口,防止其與鑰匙、硬幣等金屬物品接觸導致短路。
在飛行過程中,充電寶必須保持關閉狀態,不得用于給手機充電,也不得自行充電。若充電寶不慎掉入座位縫隙,旅客切勿自行掏取,應立即通知機組人員處理,以免因擠壓導致充電寶損壞引發火災。這些看似繁瑣的規定,實則是用無數經驗教訓換來的安全準則,旅客務必嚴格遵守。
違反充電寶攜帶與使用規定,后果十分嚴重。曾有旅客因充電寶不符合攜帶要求,在安檢口情緒失控將其摔落,導致充電寶起火,最終被依法拘留5日。南方航空等航空公司明確規定,在飛機上違規使用充電寶,將被視為擾亂秩序行為,若造成損失還需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旅客切勿心存僥幸,務必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若旅客不慎攜帶了不合規的充電寶,也無需過于擔憂。目前,許多機場提供了貼心的便民服務。例如,深圳機場可為旅客免費保管不合規充電寶7天,多數機場還設置了專門的丟棄點,方便旅客處理。機場內遍布充電插座和共享充電寶,即使旅客忘帶充電寶或電量耗盡,也能輕松解決用電問題。
對于相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的備用電池,只要其容量符合要求、標識清晰,同樣可攜帶上飛機。鋰含量不超過2克的鋰金屬電池,無需額外申請。若是鋰電池驅動的電動輪椅等特殊醫療設備,雖不受普通充電寶容量限制,但需提前向航空公司報備。
為避免在安檢口遇到麻煩,旅客可在過安檢前自行檢查充電寶:確認其是否具備清晰的3C標識,計算其額定能量是否超標,檢查外觀是否有鼓包、破損等情況。若對充電寶的合規性存疑,可提前撥打航空公司客服電話咨詢,或登錄航空公司官網查詢相關規定,確保順利通過安檢。
航空充電寶的相關規定,雖看似繁瑣,但實則是為保障旅客生命財產安全而設。遵守這些規定,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同機旅客負責。只要按照要求攜帶和使用充電寶,旅客便可安心享受飛行旅程,無需擔心電量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