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在華盛頓舉行的GTC大會上,創始人黃仁勛宣布摩爾定律已正式終結。他指出,當前AI算力需求正以雙重指數級增長,傳統計算模式面臨根本性挑戰,而這場技術變革正催生新的計算競賽。英偉達在此次大會上推出完整的AI工業革命基礎設施,涵蓋從芯片架構到數字孿生工廠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針對算力需求激增的困境,英偉達提出"極致協同設計"戰略。通過NVLink-72互聯技術將72顆GPU整合為虛擬超級GPU,新發布的Grace Blackwell GB200架構在推理性能上實現10倍提升。盡管硬件成本高昂,但單位Token生成成本降至行業最低,形成"性能指數級增長-成本指數級下降"的良性循環。公司已規劃Rubin下一代架構,確保技術迭代持續領先。
在基礎設施層面,英偉達推動數據中心向"AI工廠"轉型。推出的Omniverse DSX數字孿生平臺,可實現吉瓦級AI工廠的虛擬設計與優化。與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企業的合作證明,該平臺每年可為單個工廠創造數十億美元額外收益。系統層面,ConnectX9 Super NIC與BlueField-4 DPU的協同設計,解決了大規模GPU通信瓶頸,其中BlueField-4專門處理AI上下文數據,加速KV緩存效率。
物理AI領域成為英偉達技術擴展的新戰場。與諾基亞合作的NVIDIA ARC平臺,將Grace CPU、Blackwell GPU與ConnectX網卡整合,打造軟件定義的6G可編程無線系統。該平臺支持AI on RAN技術,通過實時波束成形優化將頻譜效率提升30%。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英偉達為Figure等企業提供從訓練到部署的全平臺支持,與迪士尼合作的物理感知訓練系統已展示出商業化潛力。
自動駕駛領域,DRIVE Hyperion平臺通過標準化攝像頭、雷達和激光雷達套件,構建"輪式計算平臺"。梅賽德斯-奔馳、Lucid等車企已采用該架構,英偉達與優步的合作將推動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網絡建設。基礎科學方面,CUDA-Q平臺與NVQLink架構實現GPU與量子處理器(QPU)的直接連接,該混合架構已被美國能源部八大國家實驗室采用。
在企業AI應用層面,英偉達構建戰略性生態覆蓋。與網絡安全巨頭CrowdStrike合作開發的AI代理,可實現光速級威脅響應;與Palantir的合作則加速其Ontology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將CUDA-X庫集成到SAP、ServiceNow等關鍵企業平臺,傳統SaaS服務正轉型為"代理式SaaS"。這些合作使英偉達完成從芯片供應商到AI工業平臺領導者的轉型。
技術底層支撐方面,英偉達持續強化編程模型優勢。推出的CUDA 13/14版本確保億級GPU的跨代兼容性,350個專用庫覆蓋從計算光刻到量子計算的各個領域。其中,cuLitho庫已被臺積電、三星采用,MONAI醫學影像框架位居全球首位。這些技術積累使英偉達在加速計算領域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
黃仁勛在演講中強調,AI的本質是具備工具使用能力的"工作者",這將使其滲透到100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中。當前技術轉型呈現雙重平臺變革特征:通用計算向加速計算的轉變,與手工軟件向AI的轉變同步發生。這種疊加效應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英偉達通過完整的架構創新,正試圖定義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技術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