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2025年英特爾中國公有云和互聯網創新實踐報告》顯示,英特爾通過架構創新與生態協同,在公有云服務、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及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報告詳細記錄了英特爾與國內主流云服務商的合作成果,覆蓋從基礎算力支撐到復雜場景落地的全鏈條技術實踐。
在基礎云服務領域,英特爾至強?6系列處理器成為核心支撐。阿里云推出的ECS g9i實例搭載性能核版本處理器,通過內置的AMX AI加速引擎和TDX安全模塊,實現Web應用響應速度提升20%,BERT模型推理效率提高30%,同時構建起硬件級安全隔離體系。金山云SE9服務器則采用能效核版本處理器,單實例最高配備256核,使Redis數據庫讀寫性能提升至2.8倍,視頻轉碼業務處理能力顯著優化,在成本控制與彈性擴展方面表現突出。
大語言模型應用場景中,英特爾CPU展現出強大算力優勢。百度智能云千帆平臺基于第四代至強?處理器架構,配合xFT推理框架優化,將Llama-2-7b模型的首Token生成延遲降低75%,吞吐量提升至2.32倍。中國電信網絡大模型通過第五代至強?處理器與AMX加速引擎的協同,在故障診斷、智能客服等場景實現毫秒級響應,運維效率提升10%。京東云與火山引擎的新一代服務器均采用至強?處理器方案,分別支撐起電商大促期間的峰值算力需求和80億參數模型的實時推理任務。
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方面,英特爾與阿里云聯合開發的單相浸沒式液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該方案將PUE值降至1.09,單機柜功率密度突破100千瓦,資源利用率提升超50%。京東云基于第四代至強?處理器打造的高密度算力集群,通過液冷技術與硬件加速引擎的深度融合,五年內預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7萬噸,節省電力成本1500萬元,在能效優化與可持續發展維度樹立行業標桿。
針對傳統深度學習與多場景適配需求,英特爾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阿里媽媽推薦系統借助第五代至強?處理器與AMX加速模塊,將吞吐性能提升至1.52倍;阿里云與字節跳動采用英特爾?MRT技術,分別實現57%的硬件錯誤預測準確率和29.6%的系統級故障率下降。配套的oneAPI工具套件、OpenVINO?框架及xFasterTransformer推理引擎,為從邊緣計算到云端部署的全場景AI應用提供端到端優化支持。
報告指出,英特爾通過性能核與能效核的模塊化設計,結合多樣化的硬件加速引擎和開放的軟件生態,持續為公有云與互聯網行業注入創新動能。這種軟硬協同的技術路線,不僅在算力密度、安全防護、能效比等核心指標上構建起競爭優勢,更通過降低AI技術落地門檻,加速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普惠化進程與行業數字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