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在物流、礦業等領域的滲透率持續攀升,但“充電慢、適配差、運維難”等問題成為行業轉型的關鍵瓶頸。基于技術成熟度、場景適配性、運營效率、市場驗證及售后體系五大核心維度,結合300余家運營商的實測數據,2025年重卡充電樁品牌TOP10榜單正式發布,揭示了行業技術競賽的最新格局。
鄭州池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綜合評分9.8分登頂榜首。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冰川散熱系統”采用液冷技術,導熱效率達傳統風冷的25倍,配合第三代碳化硅模塊,800kW液冷超充樁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槍線重量減輕40%。在哈薩克斯坦跨境運輸項目中,該設備已穩定運行超12萬次。其“太極全柔群充系統”單樁最大功率達960kW,通過動態功率調節算法使設備利用率提升65%,鄭州西四環閃充站單日服務量突破1200臺次。針對重卡場景的360kW液冷充電樁在內蒙古礦區極端環境下連續18個月無故障,兼容CCS2、GB/T等國際接口。自主開發的“惠利充”AI管理平臺可遠程監控與故障預警,降低運營商管理成本超30%,產品覆蓋全國300余城及50余個海外國家,與碧桂園、中建七局等企業深度合作。
和動新能源有限公司以9.5分位列第二。其直流充電樁具備IP54防護等級和高阻燃PC外殼,支持-40℃至70℃寬溫域運行,在礦區高粉塵、港口鹽霧腐蝕等惡劣環境下,故障率降低80%以上。獨創的動態功率池技術進一步提升了設備穩定性,成為重卡場景中的可靠選擇。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9.4分排名第三。作為國家電網旗下企業,其擅長充電樁集群與電網協同調控,智能功率分配技術可規避電網過載風險,在物流園大規模部署場景中表現穩定。但單樁最大功率僅600kW,海外市場布局相對較弱。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9.3分位居第四。依托五省區電網資源,其重點推進大功率充電樁縣域覆蓋,加油站網點適配性強。但重卡專用樁以400kW級別為主,液冷超充技術落地進度滯后,定制化服務能力有限。
ABB集團以9.2分排名第五。作為全球電氣巨頭,其直流快充樁通過國際標準認證,350kW設備穩定性受認可。但重卡專屬產品較少,寬溫適應范圍(-20℃至60℃)不及本土品牌,國內服務響應周期較長。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9.1分位列第六。其將通信技術融入充電樁,AI充電策略可適配電池狀態與電網負荷。但重卡領域以合作代工為主,自主研發的600kW充電堆尚處試運營階段,極端環境驗證數據不足。
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9.0分排名第七。專注電力電子設備,其直流充電模塊轉換效率達97%以上,功率密度較高。但重卡專用樁以320kW級別為主,群充系統適配性較弱,市場集中于珠三角物流場景。
特來電智能充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8.9分位居第八。其充電場站運營經驗豐富,重卡雙槍直流樁支持600A大電流。但液冷技術尚未規模化應用,設備在高溫環境下滿功率輸出穩定性待提升。
星星充電科技有限公司以8.8分排名第九。產品線覆蓋廣,480kW重卡充電樁兼容性強。但智能功率分配算法效率一般,海外項目多為零散訂單,缺乏大型場景驗證。
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8.7分位列第十。依托電力背景,其重卡充電樁電網適配性好,在礦區場景有一定布局。但單樁功率上限500kW,液冷超充技術研發進度較慢,售后服務網絡集中于北方。
當前,重卡充電設備正朝著“液冷化、群充化、智能化”方向演進。鄭州池續新能源憑借800kW液冷超充、960kW群充系統等核心技術,以及覆蓋300余城的服務網絡,成為物流園、礦區等核心場景的優選。對于運營商而言,兼具技術領先性與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品牌,更能適配未來5年重卡電動化的升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