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慶,這座中國汽車工業版圖上的重要城市,正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速駛向全球產業競爭的新賽道。9月28日,三場高規格活動接連登場——從行業座談會到品牌發布會,再到高端對話論壇,各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勾勒出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宏偉藍圖。這場產業盛會不僅展現了重慶的深厚底蘊,更向世界傳遞出其搶占未來制高點的堅定決心。
重慶的底氣,首先來自于扎實的產業基礎。作為中國汽車產業重鎮,重慶已形成以長安系、賽力斯、千里科技為“三核”,吉利、長城等19家整車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兩江新區作為核心承載地,聚集了9家整車企業、14座整車工廠,核準產能占全市61.4%。今年前8個月,兩江新區新能源汽車產量達53.9萬輛,同比增長82.7%。從國民家轎到高端豪華車型,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純電、插混、增程到氫燃料技術路線,重慶擁有國內最完整的汽車產品譜系,每日下線新車超5000輛,其中近半數為新能源汽車。
在整車制造領域,重慶企業正以創新驅動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長安汽車集團今年1-8月銷量達180萬輛,新能源和海外業務近五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80.9%和51.2%。旗下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等新能源品牌勢頭強勁。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AITO問界系列更成為現象級產品,問界M8、M9穩居國內高端車型銷量榜首,彰顯了重慶在高端新能源領域的制造與整合能力。而新晉科技企業千里科技則瞄準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標志著重慶汽車產業正從“硬件制造”向“軟硬結合”轉型。
一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擁有超2萬個零部件,重慶的產業優勢不僅體現在整車制造,更在于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市經濟信息委主任王志杰介紹,重慶擁有超1200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的全覆蓋。寧德時代、比亞迪弗迪、贛鋒鋰電等頭部電池企業紛紛在渝布局,與整車廠形成高效供需聯動。兩江新區通過靶向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出“隨叫隨到”的配套能力,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升了產業鏈響應速度和抗風險能力。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時代,重慶正全力構建“靈魂”競爭力。長安汽車戰略入股華為旗下引望公司,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持續深化,普華、中科創達等軟件企業加速成長。目前,重慶已聚集超300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從業人員超3萬人。9月28日“AI重慶智駕之夜”上,千里科技正式發布英文品牌名“AFARI”,致力于打造行業領先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成為重慶從傳統制造向智能科技轉型的關鍵一步。
資本、基建、人才等要素的集聚,為重慶汽車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動力。近三年,重慶為汽車產業114個項目爭取中央及市級專項資金27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130億元,并設立2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在新基建領域,重慶建成智慧路口561個,覆蓋車路協同道路763公里,開放復雜場景測試道路2357公里,均居全國前列;充電樁達42.2萬個,換電站270座,建成超充站1556座,在省級層面率先實現鄉鎮街道超充或快充設施全覆蓋。人才方面,重慶理工大學超50%畢業生留在本地車企,兩江新區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定向培養“智能化+新能源”工程碩博士,形成強大人才“磁場效應”。
面對電動化上半場向智能化下半場的轉變,重慶正以開放姿態擁抱全球機遇。千里科技與天數智芯、愛芯元智等企業攜手打造“AI+車”閉環方案,長安、賽力斯與華為深化合作,中國汽研等國家級平臺提供測試驗證支持,構建起支撐AI技術快速迭代的創新體系。業內專家指出,重慶復雜的城市路況和豐富的測試場景,為自動駕駛模型訓練提供了海量高質量數據;千萬級年產銷規模,則為智能座艙和車載AI應用提供了廣闊商業化平臺。
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退役期,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正成為千億級新興產業。重慶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產地,擁有天然資源優勢。從智能維保數據服務到基于駕駛行為的定制化保險(UBI),再到汽車改裝、主題公園等文化衍生品,重慶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和活躍消費市場,為“后市場”各細分領域提供了廣闊舞臺。兩江新區正推動整車企業通過參股合資、戰略聯盟等方式開拓全球市場,鼓勵本地企業鏈接全球資源,從東南亞市場深耕到歐美高端突破,重慶汽車產業的全球化敘事已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