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影像市場正迎來新的競爭格局。隨著手機市場增長趨緩,OPPO與vivo兩大手機廠商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一充滿潛力的領域,計劃推出手持智能影像設備,直接對標大疆等現有市場領導者。
據內部消息透露,OPPO與vivo均已正式立項相關產品,定位為手持云臺設備。OPPO方面證實,公司正在開發全新形態的影像產品系列,該系列將依托其在手機影像領域超過17年的技術積累,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影像創作體驗。新產品計劃于2026年正式面市,但具體形態尚未公布。
vivo對此暫未作出官方回應,但市場普遍預期其相關產品也可能在短期內推出。這一動向反映出手機廠商正在加速拓展業務邊界,從傳統的智能手機市場向更具成長性的智能終端領域延伸。
全球智能影像設備市場目前呈現高度集中的態勢。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運動、全景和航拍三類設備的CR3(前三名企業)市場份額合計達78.9%,主要參與者包括中國的影石創新、大疆創新以及美國的GoPro。其中,影石創新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28.4%躍升至2024年的35.6%,成為增長最快的頭部企業;GoPro市場份額則從38.2%降至30.1%;大疆創新從19.1%降至13.2%。
盡管競爭激烈,但中國市場仍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海通國際統計顯示,全景相機品類在中國市場2023-2027年的復合增長率預計達17.8%,遠高于北美(8%左右)和歐洲(8%左右);運動相機品類同期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6.1%,同樣顯著高于北美和歐洲市場(11%左右)。
手機廠商進軍手持影像市場具備顯著優勢。在硬件層面,手機廠商在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和量產能力方面積累了深厚經驗,手機的精密程度遠超其他消費電子設備。在軟件層面,防抖技術、AI算法和色彩還原等移動影像核心技術,也是手機鏡頭近年來持續升級的重點方向,不同廠商已形成各自的技術特色。
智能影像設備行業的上游供應鏈與手機產業高度重合。CMOS感光模組主要由索尼、三星、佳能和豪威集團等企業供應;光學鏡頭核心供應商包括尼康和舜宇集團;鋰電池則主要來自松下、寧德時代和LG能源。這些關鍵部件的供應商名單中,中國頭部企業占據重要位置,為手機廠商轉型提供了便利條件。
傳統手機廠商正在積極撕掉"純手機"標簽,拓展更廣泛的智能終端市場。小米和華為在這方面布局較早,通過"人車家"生態戰略實現了業務多元化。第三方機構分析認為,這種綜合性定位甚至能反向帶動手機銷量提升。
相比之下,OPPO的業務拓展更為審慎。除了智能手表、耳機和平板等常規品類外,該公司雖曾嘗試介入家電市場,但重要IoT品類尚未實現顯著突破。OPPO此前表示,其生態戰略將更加聚焦,只做精品和隨身設備,力求在特定領域做得更深更透。
面向AI時代,MR眼鏡被視為未來終端的重要方向之一,OPPO和vivo均在此領域持續投入研發,但目前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vivo還提出了進入家庭機器人市場的計劃,這類市場需要長期積累,屬于厚積薄發的成長性領域。
從盈利角度看,手持影像市場具有吸引力。影石創新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間,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高于50%,其中專業級設備和配件市場的毛利率表現優于消費級市場。相比競爭激烈、供應鏈廠商都在試圖擺脫低價競爭的手機市場,這一領域有望為新進入者帶來更可觀的利潤空間。
隨著OPPO宣布2026年推出新形態產品,vivo相關產品也可能在明年亮相,移動影像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新一輪創新高潮,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