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鋰電池技術的創新浪潮中,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引發了廣泛關注。該團隊針對固態鋰電池的電解質難題,提出了一種名為“富陰離子溶劑化結構”的設計策略,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含氟聚醚電解質。這一突破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的實用化開辟了新路徑。
據介紹,這種新型電解質通過熱引發原位聚合技術,實現了固態界面物理接觸的優化與離子傳導能力的顯著提升。實驗數據顯示,采用該電解質的鋰電池在耐高壓性能和界面穩定性方面表現突出,為解決固態電池長期存在的界面阻抗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的在線平臺。
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領域的熱情持續升溫。證券時報·數據寶的統計顯示,截至9月25日,本月已有21只固態電池概念股獲得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其中,寧德時代、先導智能、國軒高科、贛鋒鋰業、廈鎢新能等企業融資活躍度位居前列,反映出投資者對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前景的強烈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