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華泰國際擔任此次上市的獨家保薦人。這并非極飛科技首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早在2021年11月,該公司曾向上交所科創板提出上市申請,由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保薦工作。然而,受當時市場環境及公司戰略調整影響,極飛科技于2022年5月主動撤回申請。
作為一家專注于農業機器人領域的企業,極飛科技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核心使命。其產品體系涵蓋農業無人飛機、無人車、農機自駕儀及智能農場物聯網設備,形成覆蓋農作物管理全環節的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精準化與智能化技術,公司致力于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智慧農業轉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極飛科技在全球農業機器人市場中占據10.7%的份額,在農業無人飛機細分領域更以17.1%的市占率位居第二。
農業機器人融合了傳感器、自動控制、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能夠在復雜農業環境中實現標準化作業。數據顯示,全球農業機器人行業規模從2019年的2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的8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9.3%。其中,農業無人飛機憑借噴灑、播種、巡田等多功能應用,成為商業化最成熟的品類。隨著勞動力短缺、精準農業需求增長及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劇,行業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預計到2029年,全球市場規模將以53.3%的年均增速突破749億元。
從應用場景看,各國農業機器人發展呈現差異化特征。美國依托大規模農業模式,重點發展導航與無人駕駛技術,如約翰迪爾持續升級無人駕駛系統;日本與歐洲則聚焦中小型農機與設施果園機械,比利時Octinion、日本松下及法國VitiBot分別推出草莓采摘、番茄采摘及葡萄園跨藤機器人。針對甜椒、黃瓜等作物的種植與收獲,全球已涌現出多種專用機器人產品。
中國農業機器人研究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早期以傳統農具為主。進入21世紀后,隨著城鎮化加速與人口老齡化加劇,“無人種地”現象日益突出,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急劇增長。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農業機器人通過人機協同模式,有效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問題,并顯著提升生產效率。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農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9億元增至2024年的3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9.8%。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將以42.3%的增速突破200億元,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至育種、除草及丘陵山地作業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