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再度登上年度演講的舞臺,這是他第六次舉辦個人年度演講。演講結束后,雷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圍繞小米手機、汽車業務以及企業轉型等多個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在汽車業務方面,雷軍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表達了感激之情。他指出,當前國產汽車整體都在進步,行業競爭不必過于激烈。小米汽車雖交付僅一年半,但已為國產汽車高端化貢獻力量。不過,小米汽車發布后成為全網被“黑”較為嚴重的品牌之一,雷軍呼吁汽車產業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希望相關部門打擊黑水軍和黑公關,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雷軍認為,小米在汽車底盤技術、駕控性能等方面對標傳統豪華車,以保時捷為參照。過去百年,高端汽車多在紐北賽道打磨產品,小米是首家將紐北當作主場,認真做好駕控和底盤的車企。他相信,在小米的帶動下,會有更多車企重視駕控、底盤和機械素質。小米還推動“人、車、家”全生態互聯與開放合作,重視設計,例如車漆,小米計劃在3年內推出100種車漆。
對于小米與理想等車企的交流,雷軍表示,小米作為后來者,享受了時代紅利,有責任推動行業進步。加入汽車行業后,小米強調合作共贏,過去一年半有效推動了行業合作,還在推動IoT標準和協議開放,如宣布小米手機秒充協議全部免費,與多家車廠展開合作。
在手機業務上,雷軍稱市場競爭的復雜度和難度遠超汽車。小米經過幾年摸索,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論”,即科技引領、認知引領、審美引領。目前小米手機面臨定制服務的新問題,雷軍表示,若5年后定制服務受很多高端客戶喜愛,即便不掙錢,不虧錢也算成功。
針對小米17從16改名引發的熱議以及“全面對標iPhone”的說法,雷軍解釋,改名是因為小米做手機15年,仍存在刻板印象,希望通過改名讓外界重新認識小米手機。5年前小米提出對標蘋果,如今“全面對標”是因為小米17在電池技術、屏幕技術、散熱能力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在很多方面已超越iPhone 17全系列。通過改名,小米希望傳遞敢于挑戰世界第一的決心。
當被問及小米17在材料上突破的創新模式是否意味著供應鏈自主化進入新階段,以及未來在影像傳感器、電池核心材料等領域是否會復制“深度自研+國產合作”模式時,雷軍表示,5年前小米就提出轉型智能制造和硬核科技公司,硬核科技公司需能力驅動,投入3年、5年甚至10年持續研發。這幾年中國工業在零部件級、芯片級、材料層創新不斷進步,電池技術就是典型例子。
對于小米手機系列的預期以及與iPhone的競爭態勢,雷軍認為蘋果是值得學習的公司,iPhone 17系列有很大進步。小米17在很多技術領域領先,有信心全面對標,但與蘋果的競爭是漫長過程,要全心全意學習,在多維度全面對標,甚至超越蘋果。
關于未來3到5年智能手機銷量增長突破口,雷軍表示,全球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對手是蘋果、三星、華為等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六個主要玩家市場份額相近,競爭殘酷。小米放棄速勝可能,目標每年增長1%的市場份額,打持久戰,做長跑型選手,向同行學習,成為六邊形戰士。
在小米轉型方面,雷軍談到,5年前市場有批評聲,小米感到焦慮,開始重新思考發展方向。這幾年小米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從互聯網公司轉型為硬核科技公司,走向智能制造,堅持技術立業,制定“5年研發投入1000億元”計劃,新5年規劃將研發投入提高到2000億元,今年研發投入已超300億元;二是提出高端化戰略,全面對標蘋果,進入高端領域,滿足用戶升級需求,推動全品類高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