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動作頻頻,一系列戰略調整與業務突破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從云棲大會即將揭曉的AI與云領域新布局,到股價創下近四年新高、市值重回3萬億港元,這家互聯網巨頭正以全新姿態重回行業焦點。而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掌舵者吳泳銘兩年來的戰略定力與改革魄力。
2023年9月,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時,公司正面臨業務龐雜、增長乏力的挑戰。他上任僅三天便發布全員信,明確“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并宣布對各業務進行優先級梳理。這一決策被內部稱為“再創業”的起點,也標志著阿里巴巴進入戰略聚焦的新階段。
作為阿里云CEO,吳泳銘的首個重大抉擇是推動“公共云優先”戰略。當時,阿里云收入增速長期徘徊在低個位數,轉型公共云意味著放棄部分短期收益,但吳泳銘頂住壓力拍板。他判斷,AI計算將取代傳統計算成為核心,云計算的增量需求將由AI驅動。基于此,他確立了未來五年阿里云的戰略方向:建設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公共云計算平臺,并堅定實施“AI驅動、公共云優先”策略。這一決策很快見效,阿里云收入增速從接任時的2%穩步提升至26%,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在電商領域,吳泳銘同樣展現了戰略定力。2023年12月,他兼任淘天集團CEO后,明確提出“萬能的淘寶”定位,要求強化商品供給優勢、提升價格力,并投資于消費者服務體驗。2024年,淘寶在商品豐富度、價格競爭力、服務體驗三大方向加大投入,全年88VIP會員數量勁增1400多萬,CMR恢復增長,為電商業務由守轉攻奠定基礎。2024年11月,吳泳銘任命蔣凡出任淘天集團CEO,此時核心業務指標已趨于穩健。
戰略聚焦的同時,吳泳銘對非核心業務進行了果斷調整。他重新梳理了所有業務的戰略優先級,對核心業務保持高強度投入,對非核心業務則通過盈利或資產變現實現價值最大化。2024年,阿里退出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2024年12月出售銀泰百貨;2025年1月出售高鑫零售全部股權。輕裝上陣后,阿里的投資方向更加鮮明——聚焦AI和科技領域。財報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保持高速增長,高德和虎鯨文娛實現盈利,盒馬全年經調整EBITDA盈利。
組織變革是吳泳銘改革的另一大抓手。他親自協調全集團底層技術基礎設施規劃,避免重復建設,集中力量創造規模效應。在消費戰略方向,他推動淘天集團、餓了么、飛豬整合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打通供應鏈、用戶和會員權益,共建大消費平臺。2025年5月,他在內部發帖宣布以飽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戰役,要求各業務以全局價值最優制定協同策略。隨后,淘寶與餓了么攜手打響閃購戰役,高德推出掃街榜打造線下超級入口,淘寶閃購與餓了么聯合上線到店團購業務,覆蓋淘寶、支付寶、高德三大生態。
年輕管理者的提拔也是組織煥新的關鍵一環。2024年11月,蔣凡出任淘天集團CEO;2024年3月,范禹出任餓了么董事長,并于2025年初兼任CEO。他們領銜了淘寶閃購等一系列行動,被內部稱為“能打勝仗的團隊”。一位阿里員工表示:“現在感覺那個能打勝仗的阿里巴巴回來了。”
面向未來,吳泳銘為阿里規劃了兩大歷史性機遇:AI+云為核心的科技平臺,以及購物與生活服務融合的大消費平臺。2025年2月,他宣布投入3800億元建設云和AI基礎設施;7月,宣布在消費領域投入500億元打造大消費平臺。他多次強調,AI技術對所有行業的改變升級以及AI與云計算的深度結合,是未來十年技術領域最大的行業機會。
在AI領域,阿里的投入已顯現成果。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國AI云市場占比35.8%,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高于2到4名的總和。通義大模型在基礎模型、編程模型、推理模型領域斬獲全球開源冠軍,首個深度研究Agent模型DeepResearch正式開源,衍生模型數量超14萬個,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
電商業務同樣交出亮眼成績單。88VIP會員數量從兩年前的3000萬增至5300萬,電商CMR增長從低個位數提升至10%。即時零售業務快速崛起,月活買家數達3億,帶動淘寶25%的購買人數增長。2025年8月,淘寶閃購峰值訂單達1.2億,日均訂單超8000萬單,連續三天日訂單量超1億單,超越競爭對手。
盡管在業務決策上殺伐決斷,但員工眼中的吳泳銘卻非常謙和。他穿梭于杭州全球總部、淘天總部和阿里云總部之間,決策身份不斷切換,卻始終保持低調。一位阿里高管評價:“吳媽從不夸夸其談,但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在說話。”另一位員工分享:“在園區偶遇他,他會主動停住腳步,真誠地和我們交流。”
兩年間,吳泳銘以戰略聚焦和組織變革為雙輪驅動,帶領阿里走出增長困境,重回行業領先地位。如今,這艘互聯網巨輪正以AI和大消費為兩大引擎,駛向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