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的聚光燈下,這家以搜索起家的互聯網巨頭,正以AI原生企業的新身份重新定義行業規則。當創始人李彥宏展示出全自研三萬卡AI訓練集群時,標志著中國科技產業在算力自主化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這個曾被質疑"技術理想化"的企業,用十二年時間構建起從芯片到應用的完整AI生態鏈。

回溯至2013年,當移動互聯網紅利處于巔峰期時,百度卻逆勢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這種超前布局在五年后迎來首個里程碑——阿波羅自動駕駛計劃啟動,使中國首次躋身L4級自動駕駛研發第一梯隊。2018年昆侖芯的誕生更顯魄力,在英偉達壟斷全球AI芯片市場的背景下,百度選擇最難的技術路徑,用八年時間完成從FPGA研發到全自研集群的跨越。如今昆侖芯已支撐起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其部署規模突破數萬卡,在信通院認證中達到"五星級"標準。
在應用層,百度的轉型更具顛覆性。傳統搜索業務經歷AI化重構后,70%的首條結果以富媒體形式呈現,月活用戶達3.82億。文心大模型與三星、榮耀等625家廠商的深度合作,使其API成為行業技術底座。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服務市場的突破:智能云業務保持27%的同比增速,在AI公有云市場連續六年領跑;千帆平臺聚集46萬企業用戶,孵化出130萬個智能體應用,形成獨特的產業生態。
自動駕駛領域的突破更具象征意義。蘿卜快跑每周25萬單的全無人訂單量,驗證了技術落地的可行性。其2.4億公里的累計行駛里程中,1.4億公里為全無人駕駛,服務覆蓋全球22個城市。這種從實驗室到城市街道的跨越,不僅重塑出行方式,更創造出移動生活新空間。李彥宏引述的ARK研究數據顯示,到2030年美國robotaxi成本將降至每英里0.25美元,預示著出行革命即將到來。

技術自主性的突破在芯片領域尤為顯著。新一代昆侖芯M100將于2026年上市,主打大規模推理場景;M300則面向超大規模多模態訓練,2027年投入市場。同步發布的天池超節點產品,單個即可完成萬億參數模型訓練。這種全棧自研能力使百度成為國內唯一完成"芯片-框架-模型-應用"閉環的企業,其智能云服務連續六年占據市場首位。
在產業賦能層面,百度展現出技術普惠的野心。全球首個可商用"自我演化"超級智能體伐謀的發布,標志著AI開始具備自主優化能力。從港口調度到金融風控,從農田灌溉到能源設計,該系統能根據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方案,甚至超越人類專家水平。這種能力正在改變企業數字化路徑,使AI從工具升級為組織底層邏輯。
當行業還在爭論大模型商業價值時,百度已構建起多維競爭壁壘:2300萬開發者組成的飛槳生態,連續六年領跑的智能云服務,以及覆蓋C端與B端的完整產品矩陣。這種布局使百度在AI時代完成身份轉換——從互聯網公司蛻變為新型基礎設施提供商。十二年技術長征驗證的不僅是戰略定力,更揭示出產業變革的底層邏輯: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追逐風口,而是創造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