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量子研究院近日宣布,基于“祖沖之三號”核心芯片技術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287”已完成系統(tǒng)集成,即將通過“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向全球用戶開放服務。這一突破標志著我國量子算力正式進入“全球共享”階段,在特定任務處理效率上較傳統(tǒng)超級計算機提升4.5億倍,為量子計算實用化進程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我國首個具備“量子計算優(yōu)越性”的云平臺,“天衍-287”的硬件基礎源自國際頂尖成果。2025年3月,《物理評論快報》以封面文章形式報道了“祖沖之三號”的突破性進展——該原型機采用105個數據比特與182個耦合比特的架構,在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中展現(xiàn)出超越經典計算機千萬億倍的性能優(yōu)勢。此次“天衍-287”的部署,首次將實驗室級量子算力通過云端向全球開放,推動量子計算從科研探索轉向產業(yè)應用。
在系統(tǒng)構建層面,“天衍-287”實現(xiàn)了三大核心突破:全鏈條國產化、AI深度賦能與超量融合架構。研究團隊聯(lián)合國內科技企業(yè),攻克了大容量稀釋制冷機長期穩(wěn)定運行、低溫信號鏈路設計等關鍵技術,構建起從芯片制備到整機集成的自主供應鏈。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開發(fā)出超導芯片參數自動校準系統(tǒng),將調試效率提升90%以上。同時,該系統(tǒng)與“天翼云”超算中心實現(xiàn)硬件直連,形成量子-經典混合算力網絡,支持用戶按需調用不同計算資源。
中電信量子集團測控團隊負責人張鑫方透露,在整機集成過程中,團隊重點解決了低溫元器件可靠性、測控系統(tǒng)高精度運維等難題,最終形成涵蓋硬件、軟件、云平臺與生態(tài)應用的全國產化工具鏈。這種“四位一體”的架構設計,為量子計算機的規(guī)模化商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自2023年11月上線以來,“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已吸引全球60余個國家的用戶參與實驗,累計訪問量突破3700萬次,完成超270萬項計算任務。平臺通過降低使用門檻,使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yè)用戶能夠遠程開展材料模擬、藥物研發(fā)、密碼分析等高復雜度計算。目前,該平臺已構建起覆蓋硬件交付、云服務、教育科研及行業(yè)解決方案的完整產品體系。
量子計算與精密測量事業(yè)部總經理查子龍表示,云平臺的開放標志著我國量子技術從技術領先邁向生態(tài)構建階段。通過持續(xù)拓展應用場景,量子算力正在向金融、能源、生物醫(yī)藥等領域滲透,助力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核心話語權。隨著“天衍-287”的加入,這一全球領先的量子計算服務平臺將進一步推動量子技術走向千行百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