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電力供應正成為影響全球AI產業格局的關鍵因素。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因電力儲備不足可能放緩AI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而中國憑借充足的電力供應有望在這一領域占據更有利位置。
報告顯示,美國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目前該國數據中心容量占全球44%,但電力供應壓力與日俱增。數據中心已消耗美國約6%的電力,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11%。更嚴峻的是,衡量電網可靠性的有效備用電力容量指標,已從五年前的26%降至19%,逼近15%的安全紅線。在全美13個區域電網中,8個已達到或低于該臨界值,弗吉尼亞州等數據中心密集地區已出現電價飆升現象。
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電力供應展現出強大韌性。經過2021年以來的大規模電力建設,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煤電、核電等領域形成多元能源體系。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約400吉瓦的備用電力容量,不僅滿足自身需求,更是全球數據中心預期總需求的三倍以上。目前中國數據中心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充沛的電力儲備為其追趕技術領先者創造了條件。
<造成中美電力格局分化的原因在于兩國采取不同發展策略。美國電力市場緊張主要源于三方面: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持續增長,新增發電能力建設滯后,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裝機增長不足以彌補煤電退役缺口,同時儲能技術發展規模有限。而中國從能源安全戰略出發,實施全電源類型投資策略,通過系統性建設提升電網備用容量和可靠性,這種多技術路線并舉的模式有效保障了電力供應。
電力基礎設施的差異正在重塑全球AI產業生態。報告分析認為,至少在2030年前,美國部分地區可能面臨電力成本上升、項目審批周期延長甚至供電短缺等問題,這將制約其AI產業發展速度。反觀中國,穩定且成本可控的電力供應正成為吸引數據中心投資的重要優勢,這種轉變不僅可能改變全球數據中心布局,還將對能源設備制造、高耗能產業等上下游領域產生連鎖反應。隨著電力要素在AI競賽中的權重不斷提升,全球產業格局正迎來新的調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