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旗下大模型服務平臺百煉近日宣布,針對中國站(北京區域)的通義千問3-Max模型實施全面降價策略,自2025年11月13日起生效。此次調整不僅將核心調用費用降低50%,還優化了緩存計費機制,旨在降低企業與開發者長期使用大模型的成本,推動AI技術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普及應用。
具體降價措施涵蓋三大方向:其一,Batch批量調用費用減半,企業處理文本、日志或客服對話等高并發場景時,成本可直接降低50%,顯著提升經濟性;其二,隱式緩存命中費用大幅下調,系統對重復或相似請求自動啟用緩存,命中部分僅按輸入Token標準單價的20%計費;其三,顯式緩存性價比顯著提升,創建緩存成本為輸入Token單價的125%,但后續命中調用費用僅需10%,高頻業務長期使用可節省超90%支出。
此次調價并非孤立舉措,而是阿里云AI服務策略的進一步升級。此前,該平臺已將部分模型服務從“限時免費”調整為“限時額度”,引導用戶合理規劃資源。此次通義千問3-Max的降價,標志著其從“免費試用”向“可持續普惠”模式轉型,通過精細化計費與規模化降本,探索AI服務的長期可行性。
高昂的API調用成本曾是中小企業落地AI的主要障礙。此次降價尤其利好高頻調用場景,例如智能客服系統(日均處理萬級對話)、電商商品描述自動生成、金融合規文本審核以及教育個性化習題生成等。某SaaS服務商技術負責人表示,調用成本降低50%后,其AI功能毛利率可提升15個百分點,企業終于敢將大模型深度集成至核心產品中。
行業分析指出,國產大模型競爭正從“參數規模比拼”轉向“成本效率與生態價值”的深度競爭。繼百度、字節等廠商優化定價后,阿里云此次大幅調價,或加速行業洗牌。未來,具備自研芯片、高效推理引擎與規模化落地能力的廠商,將在“低價高質”的市場環境中占據優勢。
有觀點認為,通義千問3-Max的降價不僅是商業策略調整,更推動了AI技術的民主化進程。當大模型從“高端工具”轉變為“普惠資源”,產業智能化的真正浪潮或將由此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