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APAC 2025技術峰會問答環節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就全球AI產業競爭格局發表了重要觀點。他特別指出,華為已成為該領域最具威脅力的競爭者之一,并明確表示任何低估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發展潛力的判斷都是短視的。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科技企業的追趕態勢時,黃仁勛詳細分析了華為的技術積累路徑。他強調,這家企業不僅在5G通信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其智能手機業務也展現出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這種跨領域的技術沉淀,為其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正以空前的緊迫感應對這場競爭"黃仁勛坦言,"華為的快速崛起促使整個團隊必須保持更快的創新節奏"。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內部已就應對策略達成高度共識,將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來鞏固技術優勢。這種戰略調整在近期公司公布的研發預算增長中已初見端倪。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在AI硬件領域的布局正引發行業震動。根據其最新公布的芯片發展路線圖,2027年前將推出多款搭載自研高帶寬內存(HBM)的AI處理器。這些產品不僅在算力密度上實現突破,更通過架構創新顯著提升了能效比。
更具顛覆性的是華為即將推出的Atlas超級計算集群。該系統計劃在單個計算節點中集成多達8192顆昇騰950 AI芯片,其理論算力直接對標英偉達尚未正式發布的Rubin架構超級計算機。行業分析師指出,這種技術對標策略顯示出中國企業在高端計算領域的雄心壯志。
據供應鏈消息,華為已啟動新一代AI芯片的量產準備工作,相關測試設備正在深圳、東莞兩地工廠進行最終調試。這種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正是其能夠持續縮小與國際巨頭技術差距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