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下,消費者購車行為正加速向線上轉移,他們渴望在購車過程中享受到如同購買電子產品般便捷、透明的體驗。然而,目前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仍存在諸多不足,傳統購車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早期的互聯網賣車平臺雖解決了信息展示問題,但在“試駕、金融、交付、售后”等關鍵環節上始終未能突破。消費者購車時,仍需在不同平臺、4S店、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之間來回奔波,整個購車流程繁瑣且低效。汽車產業的價值鏈長期處于割裂狀態,制造、銷售、金融、保險、售后等環節各自為政,消費者在購車和使用過程中不得不與多個互不關聯的組織打交道。
這種割裂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更導致數據無法有效流通,車輛的全生命周期價值難以被充分挖掘和優化。行業迫切需要一套能夠打通全鏈條、構建統一服務界面的“新基礎設施”,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車和用車體驗。
事實上,京東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涉足汽車領域,最初從售賣汽車用品起步,2017年進一步拓展至機油、輪胎等汽車后市場配件,并推出線下連鎖“京東養車”,成功打通了用車、養車環節。在此基礎上,京東開始嘗試線上汽車銷售業務,逐步構建起涵蓋銷售、用車、養車的生態閉環。這一過程中,京東物流和京東保險的加入,為消費者帶來了成本優勢和便利性。
如今,消費者在京東線上下單購車后,京東可利用其物流倉儲優勢,降低車輛流通成本,縮短交付時間。消費者還能在京東一站式完成金融方案制定、汽車用品購買等操作,后續養車服務同樣可在京東體系內完成,真正實現了購車、用車、養車的無縫銜接。
隨著“國民好車”埃安UT super的推出,京東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更加完善,覆蓋了“買、配、養、用、換”全環節。這一成果的背后,是京東超級供應鏈的強大支撐。
在新能源車產業,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成為競爭的關鍵。比亞迪憑借20年的產業深耕,在2021年實現了銷量爆發。京東汽車在3C領域的成功,也源于其對超級供應鏈的打造。如今,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京東汽車正努力成為“不造車,幫助車企賣好車”的超級供應鏈輸出者。
在線上,京東主站擁有超7億活躍用戶,其中3C、家電用戶占比超過60%,這類用戶與“10-25萬家用車潛在買家”的重合度高達45%,為京東汽車帶來了巨大的交叉轉化潛力。京東積累的億級活躍用戶消費數據,還能為車企提供產品和市場洞察,助力車企精準定位市場需求。
在產品定義方面,京東通過消費市場洞察,為車企提供大量需求數據,幫助車企在產品設計初期就把握用戶需求,避免資源浪費。線下方面,京東的交付中心未來可實現1店對比多品牌,將選車周期從傳統的2-3周縮短至3-5天,大幅提升效率。據報道,京東汽車已推出交付中心招募計劃,計劃在全國覆蓋上萬家,形成覆蓋全國的毛細級別渠道網絡。

在汽車售后領域,京東早已布局成熟。截至雙11,京東擁有近3000家京東養車門,以及超過4萬家合作店。京東還將售后融入購車全流程,消費者在京東選車、買車后,后續養車服務也可在同一體系內完成,消除了消費者對線上購車的顧慮。
與車企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京東汽車的優勢在于其集線上和線下能力于一體,擁有覆蓋全國的門店體系和深厚的供應鏈能力。車企雖具備縱深的產業體系,但缺乏線上觸達和運營能力;其他互聯網公司雖有流量和用戶,但產業和供應鏈體系能力尚需提升。京東汽車憑借超級供應鏈,為汽車流通體系提供了全方位賦能。
對于汽車品牌,京東汽車可讓廣汽等車企更專注于汽車研發和生產制造,同時提供精準的用戶洞察、數字營銷能力和高效的物流服務。對于消費者,京東汽車提供了一站式、無縫銜接的便捷購車和用車體驗。對于行業,京東汽車的開放能力,如交付中心和供應鏈體系,為渠道商提供了更多盤活和參與的機會。
汽車產業的渠道模式歷經多次變革,從4S店到直營,再到授權,各有突破但也各有瓶頸。京東汽車以超級供應鏈為基礎,在線上簽下國民好車,在線下大規模鋪設交付中心,提升了成交和服務的覆蓋能力。這種模式并非簡單的流量入局,而是針對產業弊病的重拳破局。
隨著國民好車埃安UT super的正式上市,京東汽車的創新模式正從構想走向實踐和驗證。京東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陸續推出更多國民好車產品,構建更完善的產品矩陣,通過數據賦能與生態協同,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持續進化的服務能力。據了解,除廣汽等老牌造車公司外,新勢力車企也在與京東汽車展開合作。隨著國民好車陣容的擴大,京東汽車將不斷證明其供應鏈能力的強大可復制性與行業賦能價值,為汽車行業的渠道變革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