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A股造船業相關企業近期陸續發布2025年三季度財務報告,行業整體呈現穩健增長態勢。據統計,在14家披露業績的上市企業中,多數企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實現同比提升,反映出造船市場持續向好的發展格局。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25年1月至9月,我國造船業三大核心指標表現亮眼:造船完工量達3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手持訂單量攀升至24224萬載重噸,增幅達25.3%;盡管新接訂單量同比下降23.5%至6660萬載重噸,但我國造船業以載重噸計的全球市場份額仍保持領先,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3.8%、67.3%和65.2%。若以修正總噸計算,市場份額分別為47.3%、63.5%和58.6%,繼續鞏固全球第一的地位。
頭部央企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國動力等8家央企中,除中船應急外,其余企業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凈利潤方面,僅中船科技出現下滑,其余7家企業均保持盈利增長。其中,完成中國重工合并后的中國船舶以1074.03億元的營業收入領跑行業,同比增長17.96%,凈利潤達58.52億元,同比激增115.41%。公司財報指出,手持訂單結構優化與交付船舶價格提升是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動力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409.71億元,同比增長11.88%,凈利潤12.08億元,同比增長62.5%。其柴油機與船用機械板塊交付量增加,產品價格同比上漲,成為盈利增長的關鍵因素。中船防務則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壓降關鍵周期,實現營業收入143.15億元,同比增長12.83%,凈利潤6.55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49.84%。中船科技雖營業收入增長26.3%至64.01億元,但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至14.34億元,主要受成本與項目進度影響。
非央企上市企業同樣表現活躍。濰柴重機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4.3億元,同比增長57.5%,凈利潤1.87億元,同比增長29.3%;天海防務營業收入31.48億元,同比增長34.5%,凈利潤2.32億元,同比激增202.12%。中國海防、巨力索具、中船特氣等企業凈利潤均實現不同幅度增長,其中巨力索具凈利潤同比增幅達397.11%,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亞星錨鏈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77.72%,除主營業務增長外,金融產品投資收益增加亦貢獻顯著。
部分企業面臨短期挑戰。江龍船艇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9.03%至5.09億元,凈利潤虧損3685.69萬元,主要受市場環境與項目交付節奏影響。中船應急(ST應急)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1%至5.91億元,但通過優化業務結構,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9%,扣非后實現扭虧為盈。海蘭信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雖小幅下降3.6%,但凈利潤同比增長342.12%,顯示盈利能力修復跡象。
綠色化已成為我國造船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我國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70.6%,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與全國首艘純電智能遠控集裝箱海船相繼開工,標志著技術創新能力與供應鏈配套水平持續提升。這一趨勢不僅符合全球環保要求,也為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