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虧到盈利,聞泰科技僅用一年時間便上演了“逆襲”大戲。2025年前三季度,該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營業收入逼近300億元,凈利潤達15.1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65.09%。而在一年前,這家企業還深陷虧損泥潭,全年凈虧損高達28.33億元。這場戲劇性的轉折背后,是戰略調整與產業布局的深度變革。
虧損的根源指向其傳統優勢業務——產品集成。作為曾經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行業三巨頭之一,聞泰科技長期依賴該業務,其收入占比一度超過70%。然而,身處產業鏈中游的ODM模式,在上下游夾擊下逐漸失去優勢。下游品牌客戶壓低價格,上游零部件供應商議價能力增強,導致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2024年,行業整體毛利率跌破10%,聞泰科技產品集成業務毛利率更是暴跌至2.49%,直接拖累公司整體凈利率跌至-3.88%。
面對困境,管理層做出了“斷臂求生”的艱難抉擇。2025年1月,公司將9家產品集成業務相關子公司以43.89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立訊有限。這一決策立竿見影: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迅速回升至13.75%,盈利壓力得到顯著緩解。通過剝離低效資產,聞泰科技成功止住了業績“失血”,為后續轉型騰出了空間。
轉型的突破口藏在半導體業務中。該板塊常年保持40%左右的毛利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引擎。其核心資產安世半導體功不可沒——這家2018年通過跨國并購納入麾下的IDM(集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一體)企業,是全球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領軍者。安世半導體擁有近1.6萬種產品料號,尤其在二極管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其產品如同電子設備的“智能開關”,直接影響設備的能耗與效率。
收購安世半導體帶來的效應立竿見影。2019年,聞泰科技營業收入從173億元躍升至416億元,一舉在半導體領域站穩腳跟。到2024年,公司已成為全球功率半導體廠商第三名,國內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遠超士蘭微、華潤微等競爭對手。半導體業務收入占比也從2019年的3.83%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0.88%,逐漸成為公司核心支柱。
這場轉型恰好踩中了行業發展的風口。新能源汽車和AI服務器的爆發式增長,為功率半導體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新能源汽車對電力控制的精細需求遠超傳統燃油車,一輛電動車的功率半導體價值含量是燃油車的數倍;AI服務器單臺功耗可達數萬瓦,高效功率器件成為降低能源損耗的關鍵。據預測,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500億元增至2025年的1800億元以上,2030年更將接近2500億元。
從依賴低毛利代工到聚焦高附加值半導體,從被動應對行業萎縮到主動引領技術變革,聞泰科技的轉型路徑清晰可見。砍掉產品集成業務并非簡單的“斷舍離”,而是為半導體業務騰出戰略空間;押注功率半導體也不是盲目擴張,而是精準卡位行業增長賽道。這種戰略定力與執行效率,讓企業在短短一年內實現了從虧損到盈利的跨越。















